各区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各区动态

福田街道以群众路线引领改革创新 以“责任同盟”多元治理基层

信息来源:福田区 信息提供日期:2014-04-09 17:42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初春时节走进福田街道各社区,居民群众交口称赞今年民生服务的新项目、新做法、新进展。社区微实事选项目,群众说了算。市容管理延伸进社区,少了许多小区纠纷。公益活动带热社区,邻里居民不再是“熟悉的陌生人”。这些变化来自福田街道今年全方位全覆盖的基层改革。

  要让权责清单产生执行力,让服务清单彰显亲和力。福田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刘柏廷表示,解决基层治理难题,要靠改革创新,靠群众智慧。福田街道要通过开门问改革,开门办民生,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让民生实事在群众中开花结果,让百姓生活更快乐更幸福。

  问题导向就是改革导向。按照福田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和福田区深化改革年的部署,福田街道以查摆短板和薄弱点作为基层创新的突破口。“暴力抗法为何越来越多?”“社区办实事为何好事难办好?”“物业管理处为何放任楼顶加建?”“小区公益活动谁来当推手?”根据一个个基层问题论证产生了福田街道改革创新项目清单,目标直指阻梗在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的盲点盲区。

  民生微实事:街道不当“包工头”

  在福田街道福华社区居住10年的余伯说,今年街道微实事项目落到社区,原有敞口垃圾桶将换成密闭式标准垃圾桶,垃圾屋改造也成了街道试点。余伯说,不仅小区多年期盼的事情能做成,而且自己和多位居民还作为民意代表将参与微实事的全过程。

  同样是做民生实事,福田街道今年不仅注重解决民需民困的效果,而且创造条件让社区群众一起出主意、选项目、挑方案。福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提出,要通过办民生微实事,让选择权话事权回归群众,让百姓收获家园感和幸福感。

  福田街道13个社区,每个社区安排了近30万元的民生微实事经费。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班子达成共识,街道办不当“包工头”,遇事不搞大包大揽,要从为民办事转向由民做主。为此街道办专门出台了民生微实事操作规程和运作流程,核心是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和居民议事会的作用,以居民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形式,解决一批居民期盼的民生重点难点。

  项目征集聚民智、尊民意。社区工作站(居委会)通过社区公告栏、福田在线、社区家园网等网络媒体、居民议事会、“两代表一委员进社区”活动等方式向辖区居民广泛征集“微实事”项目,报街道改革办汇总。

  项目施工让居民全程监督。各社区推选3到5名居民代表,会同街道纪工委对本社区的项目进度、质量、效果、验收等环节实施监督。街道改革办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社区居民代表、项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采用票决方式,对完成项目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方予结算和支付费用。

  目前社区居民上报并立项的民生微实事项目数十项,包括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健身路径、四点半学校、道德学堂等。虽然微实事项目征集过程带来了不少的工作量,但社区干部普遍反映,累并快乐着。感到干部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干群关系好了,群众认可度高了。

  社会治理:告别“一个人的战斗”

  今年3月,口岸某物业小区有水果摊乱摆卖,物业小区保安一边疏导一边报告。街道执法队接报后赶到,对多方当事人讲明市容法规,当事人接受劝导自行离去。今年以来,福田街道辖区发生物业小区的城市管理违规案件大幅下降,而城管执法进入小区比以前更为顺利,执法冲突大为减少,这是福田街道实施“城市管理进物业小区”改革举措带来的新变化。

  长期以来,城管在小区遭遇执法难。以前物业小区的违规现象,如乱摆卖、楼顶搭建、停车占消防道等,城管队员要进小区都难。有时遇到有望风报信的,有时遇到暴力抗法。执管人员“赶鸭子”,违规人员“躲猫猫”,执法效果大打折扣。

  社会治理要从管制型转向服务型,从单兵作战转向多方共治。城市管理进物业小区是福田街道在全市率先试行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新方法,目前辖区有194家物业公司成为社区治理的责任单位。

  说起城市管理改革带来的新效能,常年在一线奔走的街道执法队员深有感触。以前楼顶搭建,当事人运物料搞施工,物业管理处往往以没有执法权为由视而不见。街道执法人员来一次,如同一个人在战斗,孤军作战。现在有了小区管理联盟,物业管理处成了责任方,要负起小区管理的责任。管理处有保安有视频,只要出现苗头就制止。而现在街道执法队的角色也变了,从单纯执法者变成了小区共建者,执法效果大不一样。

  在综治维稳方面,福田街道以改革突破人治化困局。建立重点对象法律服务和心理干预关注档案,并配套收集、保存相关法律证据,必要时进行法律诉讼,开创综治维稳“官告民”先例。在安全监管领域,建立证据联用的联动工作机制,构建覆盖物业管理处和娱乐场所的安全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实现安全监管法治化、精细化。

  社区服务:放飞公益伙伴

  2014年福安社区道德讲堂的一堂心理疏导课吸引了社区居民,该课程为“幸福与沉浸体验——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讲课老师王捷是位留学德国的心理学硕士,也是可越心理咨询的创办人。由于福田街道福安社区的公益伙伴计划出台,王捷和公司现在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即社区公益伙伴成员。

  公益伙伴计划是一个公益平台,也是一个行动指引。通过这个平台,福田街道将社区各种社会专业资源召集到公益大旗下,凝聚到社会公益行动中。

  绿源环保志愿者加入福安社区公益伙伴计划后,今年年初在社区邻里节承接了“零废弃”服务指导社区“微公益”项目。2月绿源组织和辖区奔驰车友会合作开展为贫困山区捐赠衣物和书籍公益性活动。3月1日,绿源组织联合地铁义工在福安社区道德培训室举行绿友环保志愿者培训。

  公益伙伴计划是社区服务倒逼出来的。福田街道办介绍,现在社区工作站承担了30大项140余小项工作,任务繁重,人手紧缺。而牵手社会组织,社会服务内涵丰富,天地广阔。以绿源协会为例,其人员力量就超过了一个社区工作站的全部编制。该协会目前拥有注册会员300人,Ngo会员5家,全职员工2人,兼职助管10人。他们由社区老牌五星级义工——黄幸达领衔,福田村本地人,人称“公益达人”。

  通过公益理念这个纽带,可以把各种社会关系跨区域、跨行业、跨体制整合起来,形成社会服务的正能量。专家认为,社区工作站今后要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要集中精力搭好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社区服务的规划平台和社区矛盾的化解平台。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