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晚,深圳欢乐港湾。
以“海天为幕、城市为景”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闭幕式华彩上演,为这场承载“湾区同心”梦想的体育盛会画上圆满句号。视觉盛宴背后,一场关于精密监测与精准预报的“无形”战役同样精彩:克服了秋冬转换时节台风、冷空气、弱降雨、海上大风等多重不确定因素的严峻考验。气象保障,以其极致追求,书写了别样的精彩篇章。
作为全球首个“城市全景”闭幕式,天气条件关乎演出成败:15块巨大的移动屏幕对风极其敏感,瞬间阵风便可能影响呈现效果与现场安全;演员在水下、水中表演,水温至关重要。“大屏幕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视觉效果与现场安全,特别需要深圳市气象局每天给我们精细的气象参数。”闭幕式总导演沈晨的诉求,道出了这场盛大演出背后的核心挑战之一。

11月21日上午,国省市气象部门针对闭幕式当天天气进行三方联合会商研判(图:谢坤良)
风起湾畔 协同攻坚
精密监测织就三重防护网
本次闭幕式气象保障面临三大核心难点:其一,11月的深圳天气仍处异常活跃期,台风在南海的活动仿若夏季,弱降雨过程频繁;其二,闭幕式恰逢全国性寒潮天气的转折过渡期,18日至20日深圳普遍出现大风、降温和降水,对精准预报提出极致挑战;其三,闭幕式现场临海,复杂的海陆风效应显著增加了风、气温、湿度等关键气象要素的预报难度。
面对天气挑战和考验,全国重大气象保障一盘棋机制高效激活。深圳市气象局迅速组织48人投入保障一线,兰红平副局长、陈训来和张超首席和省气象台罗聪副台长、陈超首席组成闭幕式现场保障团队,气象台本部则集结了包括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广东省气象台专家杨国杰在内的25名预报服务精锐,形成了前后方紧密联动的强大保障网络。
这背后是中国气象局集全国气象部门力量的强大支撑,在中国气象局统筹与广东省气象局组织下,建立了中央气象台、省气象台、市气象台三方联合会商研判机制,深圳市气象局创新完善了“三个团队构筑三道防线”的重大活动监测预报服务模式。
自11月13日起,中央气象台与省、市气象台开启每日联合会商,至21日闭幕式当天,会商加密至上午8时和15时两次关键节点。与此同时,三个团队布控三道严密防线,实施立体监控预报相互反馈:
第一道防线——现场实况监测团队:紧盯闭幕式现场气温、水温、云量及地面至50米低空立体风速的实时变化;
第二道防线——短临监测预报团队:实时跟踪闭幕式周边300公里范围内的降雨回波演变及短临天气条件,精准捕捉降雨系统动向;
第三道防线——短期预报团队:综合短临预报与实况数据,动态研判各尺度天气系统演变与潜在风险,滚动更新预报结论。

11月20日,国省市首席预报员共同录制闭幕式天气服务视频。(图:谢坤良)
以数为眼精准护航
气象数据驱动关键决策调整
11月18日,十五运会闭幕式迎来最后一次彩排。深圳市气象局提前三天向指挥部做了大风、降温和弱降雨叠加等气象预报。当天上午8时05分,派驻现场的首席预报员张超在演练保障群发布第24期逐小时《闭幕式气象服务专报》,特别强调:“此次冷空气强度胜于10月下旬,伴明显降温和零星小雨,需重点防范明日大风对集装箱、吊屏等高空设备影响……”
15至17日冷空气锋前增温,部分人对寒潮强度存疑,气象预报提醒:“18日20至22时关键时段气温将降至16-13℃。”基于气象风险预警,为确保21日正式表演,指挥部果断决策:取消彩排吊屏使用,暂停水下、水中表演项目。
18日下午,气温逐渐下降,大风夹杂着小雨滴扑面而来,22时,气温下降至13度。穿着闭幕式组委会增配的保暖衣物,喝着紧急熬制的生姜汤,现场演职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由衷感叹:“幸好提前有防备。”
闭幕式现场悬吊的15块移动大屏,其稳定性关乎全局。为此,深圳市气象局加密多层次立体风监测,建立并应用吊屏晃动与立体风场的关联模型,每半小时风速精准通报,及时提醒相关人员采取下降等防护措施。

11月21日上午,由省市气象专家组成的闭幕式现场气象台正在研判会商。(图:谢坤良)
科技赋能 智察风云
“智能立体精准”内核稳定
精准研判与精细服务背后,是以“智能、立体、精准”为特征的现代化气象监测预报体系提供的强大科技支撑。早在闭幕式演练启动前,深圳市气象局便在欢乐港湾半径2公里核心区内布下“天罗地网”:7个不同高度层(地面至250米)的气象观测站与激光测风雷达协同作战。为实时掌握关键云量、海域海温及风力实况,11月18日,气象部门架设全天空实景观测仪并增设一部低空测风雷达。这些高精度设备共同构建起地空一体、分钟级更新的立体观测网络,实现对闭幕式场馆周边天气的360度无死角监测。针对演员水中表演环节,深圳市气象局不仅细化气温、风速监测,更联合水务部门强化水温监测,全力保障演员最佳状态。
智能预报环节更是气象“黑科技”的集中展示。以数字孪生技术为底座,国家级“风清”、“风雷”等人工智能气象模型,省级“雨燕”灾害天气智能预报小模型集群,省市联合研发的分辨率高达500米的快速循环同化预报系统,深圳自主研发的“智霁”、“智瞳”AI区域模型深度融合,为国、省、市首席预报员团队提供强大分析工具,人工智能预报员助手“阿福”大幅提高预报产品制作的效率。团队深入分析每日18-21时海陆风变化规律,构建了从地面至50米低空风力与大屏稳定性的精准关联模型,以最高半小时更新的频率,提供精细化立体风场预报,并专门为导演组开发了定点气象信息微网页,服务直达决策端。

11月18日上午,深圳市气象局应急保障车在欢乐港湾就位。(图:古锐昌)
星辰大海 盛会圆满
气象守护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1月20日上午,国省市气象预报专家集中一致研判:寒潮降雨系统影响已基本结束,天气将逐日好转。21日闭幕式当天,上午阴转多云,下午多云转晴,深圳天气晴好,重点保障时段(17时至22时)天公作美,少云无雨,气温舒适(17至20℃),水温稍低(17至19℃),地面最大阵风4至5级,50米高度阵风约6级。
21日早晨,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上午阳光灿烂。下午多云间晴。
21日晚8时,十五运会闭幕式在欢乐港湾华彩绽放,舞台艺术与万千气象完美交融,夜空澄澈,星光与城市灯火交相辉映。
当十五运会的圣火在欢乐剧场怡人的晚风中缓缓熄灭,从强冷空气影响下的严峻考验,到天气转折期内的精准把握,再到最终晴好天气下的完美呈现,气象保障工作以智能的预报、立体的监测、精准的服务,交出了一份无愧于使命的圆满答卷。
经过实战检验的气象守护,也将从赛时走入日常,在更广阔天地续写深圳气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易红梅 兰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