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动态

小轮车赛的“天气管家”:深圳气象精准预报,让运动员专注“飞”起来

信息来源:深圳市气象局 信息提供日期:2025-11-20 17:46 【字体: 视力保护色:

  11月19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小轮车竞速赛在光明区竞速小轮车场顺利落下帷幕。赛事当天,深圳突如其来开启“速冻”模式,全市最低气温普遍跌至12℃-16℃,叠加潜在降雨风险,为这场兼具爆发力与观赏性的泥地竞速赛事,带来了多重环境挑战。

  作为以原始泥地竞速决胜负的项目,小轮车竞速赛对赛道环境的敏感度远超其他自行车赛事。据了解,比赛赛道长度达300—400米,不仅设有连续弯道、高低坡台,还包含多组凸起障碍与跳跃障碍,选手需以高速冲刺姿态完成全程,率先冲线者获胜。而降雨对于赛事选手来说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即使是微量降雨,也会迅速改变赛道路面特性——泥地吸水后摩擦力大幅降低,轮胎抓地力骤减,选手在时速超40公里的高速过弯、跳跃落地环节极易失控摔倒;同时,雨水附着镜片、视线受阻,还会迫使选手主动放慢速度,直接影响竞技节奏与成绩发挥。

  “针对小轮车赛事对气象条件的高要求,我们提前启动专项保障预案,从‘监测、预报、服务’三个维度构建全链条支撑体系。”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气象服务首席冯静介绍,为精准捕捉赛场周边天气变化,气象部门专门派出工作专班前往光明区竞速小轮车场,工作人员手持风速仪在现场实时测量风向、风速等核心要素,通过人工记录补充数据,为后续预报分析提供“一手鲜活资料”;同时,针对赛事区域定制“精细化预报产品包”,从比赛开始前7天至11月19日赛事落幕,每天定向推送2次气象专报,还有短时临近预测、每天6次实况播报、转折天气加密预报,涵盖天况、气温等基础信息,更重点标注“降水概率”“降水时段”“阵风时段”等关键预警要素,让竞委会能提前预判风险、调整赛程安排。

202511200101.jpg

工作人员手持测风仪,随即监测风力

202511200102.jpg

为赛事临时搭建的气象站

  11月18日,也就是小轮车竞速赛正式开赛的前一天,当天赛事运动员也在场地进行官方训练,但当天正值冷空气影响,天空下起小雨,光明区竞速小轮车场场地一度面临“赛道保护”紧急任务。而深圳气象部门提前1天准确预报“赛事场地有零星小雨”,竞委会配合做好应急准备,按照预案迅速启用赛道专用防雨布,对赛道关键障碍区、起跑区进行全覆盖遮挡,确保赛道恢复至比赛标准状态。

202511200104.jpg

气象保障人员参加会商研判

  “如果没有提前收到降雨预报,临时应对很可能导致赛道保护不及时,甚至影响次日比赛正常开赛。”赛事竞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气象服务的“提前量”,让赛事保障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防控”。

  比赛当日,面对骤降气温,深圳气象部门提前发布的“气温骤降提示”,帮助竞委会及时调整运动员热身时间、提醒选手增添保暖装备。此外,全天逐时更新的气象预报,更让运动员能放心发挥,最终赛事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圆满完成,多名选手赛后表示“赛场环境稳定,未受天气干扰,能专注于比赛节奏”。

202511200103.jpg

小轮车赛事现场

  此次全运会小轮车竞速赛的气象保障,是深圳气象服务“重大赛事”的一次实战检验,从提前预案到实时监测,从精细化预报到应急联动,深圳气象部门用专业、高效的服务,为十五运赛事筑起“风雨屏障”。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