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监测得十分准,气象工作一直靠前!”11月2日,在深圳与广州、香港、澳门以“三地联动 四城同传”完成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后,深圳火炬传递专班负责人做出以上评价。
充分肯定背后,是深圳市气象局从监测到预报,再到服务的一场全局总动员;也是弱冷空气南下与南海热带扰动“拉锯战”之中省市气象部门又一次紧密联动……

11月2日,深圳莲花山公园,火炬手手持火炬向直升机走去,随后搭载圣火的直升机进行空中传递。
监测预报服务的全局总动员
11月2日6时,《全运会深圳赛区火炬专题天气预报》由深圳市气象局预报处处长李明华签发后,分别发送至全运会竞委会以及深圳火炬传递保障群组。与之前按照“31631”节奏分路段有重点预报一致的模式相同,当日专报还额外增加了云底高度和飞行条件两项气象要素。
6时发出的《专报》,准备的时间提前量至少需两个小时。当天凌晨4时许,预报员刘佳就作为全运会决策岗到岗着手准备专题预报各气象预报要素材料。5时15分左右,首席预报员王书欣综合刘佳收集的各项材料形成《专报》初稿,5时45分与广东省气象局进行联合会商确认预报结论后再由预报处长正式对外签发。
遍布全城的秒级智能气象站、如同“CT扫描”般精准感知风切变的激光测风雷达、可探测大气温湿廓线的微波辐射计以及云高仪、能见度仪为预报结论的精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随时可部署的移动气象应急车协同作战更是发挥了积极作用:2日早上7时,监测设施部古锐昌就协同其他4名现场保障人员将气象应急保障车开至市民广场周边指定位置,他们主要是通过移动单兵气象站实时监测仪式现场周边常规气象要素。
早在10月31日,深圳市气象局就专门发文要求全局“各处室(单位)要充分认识十五运会火炬传递气象服务保障工作的重大意义,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落实气象服务保障责任,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首席预报员王书欣今年接连参与了全运会倒计时100天启动仪式以及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灯光秀表演等重大赛事保障,她说:“这是我们全局总动员的又一次重大服务保障。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2日清晨,参与现场保障的工作人员正在铺设气象观测设备。
从省局到市局的高效联动
全运会的气象服务保障并非深圳市气象局的单兵作战。而是广东省气象局以智慧气象为抓手,把天气“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决策”整条链条,真正融入到赛事保障里,并且做到跨城、跨域、跨部门协同的完美展示。
依托广东省气象局构建的“会商—制作—发布—反馈”全链条机制,深圳市气象局预报团队提前6天就向火炬传递专班发出“10月31日至11月2日,受弱冷空气影响,可能出现弱降雨,2日传递时段需重点关注零星小雨风险”的提醒。提前1天确定最后结论:“2日气象条件适宜、无不利影响,但需重点关注阵风对引火棒的干扰”,为火炬传递各项工作准备吃下一颗“定心丸”。
除了联合会商把关预报结论外,广东省气象局还从其他城市气象部门调拨人手驰援深圳气象保障服务。如此次火炬传递气象保障服务中,阳江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黄小丹就作为2发日的赛事首席全程在深圳市气象局参与值守。

11月2日上午,预报员就火炬传递天气实况及预测进行研判。
值得一提的是,与往届大型赛事保障相比,本届全运会上,广东省气象服务将会因为联动广东17城+港澳而更协同;因每馆“一主一备”地面站、频次提至1分钟而更精细;因叠加“AI助手+自动成稿+一键发布”而更智能。(文:易红梅 刘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