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山下,深港之畔,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45岁生日,莲塘口岸也迈入开通五周年的重要时刻。
这座以“光影流岸”为设计理念的现代化口岸,通过四座车行桥及一座人行桥将深港联检大楼“合二为一”,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启用”的创举,成为践行“一国两制”的典范工程。如今,它不仅是深港要素融通的关键节点,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
自2023年2月6日莲塘口岸旅检正式启用以来,旅客流量呈现阶梯式增长,旅检启用首月即突破口岸设计流量3万人次,日均通行人数从初期的3万人次增至目前8.2万人次,增幅超173%,单日客流更是38次刷新纪录,最高达11.7万人次。截至8月23日,已累计通行出入境人员5904万人次,其中2025年已通行出入境旅客1922万人次。三年间客流量的持续跃升,直观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深度融合成效。
细节之处彰显温度
智慧管控方面,市口岸办联合海关、边检、属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港方管制站等单位构建一体化协同体系,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形成“数据共享-精准预测-协同管控”全流程机制,实现信息互通与联合管控。同时,创新引入了手持式移动查验终端、临时移动查验台等设备,动态调配资源。
针对旅检楼三楼连廊区域高温问题,莲塘口岸实施“清凉连廊改造”,增设空调设备,让通关旅客在炎炎夏日尽享清凉舒适。此外,改造建设母婴室,为母婴群体提供温馨舒适的出行体验。
此外,“晨光守护”行动每日护航1500余名深港学童求学路,“乐龄无忧”服务品牌为银发族提供优先通关与医疗保障等适老化服务,随着中国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优化,让55国外籍旅客畅游“朋友圈”,量身设置旅行团“快行专线”和旅行团专用集散区等,保障旅行团高效通关。
从硬件设施升级到软性服务优化,莲塘口岸的每一处细节都让高效通关与舒心体验成为常态。
共绘双城融合新图景
8月26日,由市口岸办举办的深圳口岸文化嘉年华——“国门记忆·鹏城变迁”深圳口岸主题拼图活动,将在莲塘口岸拉开帷幕,通过拼图互动与问答,具象化感受改革开放“窗口”的沧桑巨变。自4月起,莲塘口岸已连续开展“党建杯”篮球赛、学童宣教、粤剧快闪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活动。
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铿锵脚步同频共振,莲塘口岸的五年蝶变正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特区精神的生动缩影。它不仅见证了深港跨境往来的繁荣盛景,更以“通”促“融”,成为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实践样本。
梧桐山巅远眺,口岸灯火已与深港万家星辰连成璀璨星河。随着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全球标杆城市的步伐持续加快,这只承载“一国两制”伟力的彩蝶,正以更智能的通关服务、更人文的民生关怀,加速成为大湾区要素流动的“加速器”与民生融合的“连心桥”。当深圳河倒映出深港日新月异的天际线,莲塘口岸的五年风华,恰是为先行示范区建设注入的强劲“口岸动力”,正与湾区人民共同执笔,书写融合发展的壮阔新篇。(信息来源: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深圳晚报、莲塘口岸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