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第十三个“全国低碳日”如约而至,今年的主题是“碳路先锋、绿动未来”。近日,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以下简称“深汕”),两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研学活动,将低碳知识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生动场景,为“双碳”目标播撒下实践的种子。
“生物圈三号”探秘:触摸低碳脉动
6月26日,深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联合深圳绿源环保志愿服务队,在市生态环境局深汕管理局(以下简称“深汕管理局”)的指导下,组织志愿者走进深圳盐田的“生物圈三号·万科中心碳中和实验园”,开启了一场以“赋能绿色志愿者 共创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沉浸式研学之旅。
志愿者们通过实地参访、专业讲解与互动体验,零距离感知现代城市绿色低碳运行的奥秘。烈日下,深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高效捕获光能;绿意盎然的雨水花园和地下管网,无声地实现着雨水的收集、净化与再利用;高效节能的空气源热泵系统为建筑提供着舒适的环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厨房湿垃圾的“终结者”——黑水虻处理装置。
在园区有机循环区,志愿者们目睹了这场奇妙的“变废为宝”魔法。讲解员指着透明饲养箱内密密麻麻、忙碌啃食厨余垃圾的“虻宝宝”介绍:“这些小家伙食量惊人,转化效率极高。它们吃进去的是垃圾,产出的却是宝贝!”原来,黑水虻的排泄物是优质的有机肥料,而成熟的黑水虻本身则是高蛋白饲料原料,真正实现了湿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闭环处理。深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志愿者陈淑钱感慨道,“低碳不仅是一个理念,更是一种能力。今天的探访,让我们看到了具象的低碳实践。”
这场探秘,让抽象的“源头减碳、过程减排、末端治理”理念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增强了志愿者们对系统性低碳路径的认识,也为他们未来参与节能降碳宣传实践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生动的素材。
走进绿色工厂:见证“变废为宝”实践
6月9日,市生态环境局深汕管理局组织了鹅埠中学百名学生,走进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华润电力深汕公司,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低碳主题科普活动。
活动中,学生们实地探访,深入了解现代能源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亲身感受前沿能源科技创新成果,见证“变废为宝”的生态科技力量。
在企业综合展厅,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系统了解了电厂在创新转型、绿色环保方面的具体举措及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显著成效;在微藻培育中心,学生们近距离观察了神奇的微藻固碳技术。讲解员介绍,这些微藻不仅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其提取物藻蓝蛋白、氨基酸等,还可用于生产可降解塑料、化妆品原料等,是名副其实的碳中和“高手”。
在电厂的污泥掺烧区域,学生们深入探究了污泥耦合掺烧技术如何实现污泥向清洁能源的华丽蜕变,“这简直是‘化废为能、点泥成金’的绿色魔法!”学生们对绿色低碳有了更深刻、更直观的理解。
此次沉浸式研学,正是深汕探索“双碳”公众教育新路径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将持续搭建此类平台,将“双碳”目标细化为更多可感可及的行动,让绿色动能深植人心,共同描绘好碧水蓝天的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