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 > 往期回顾 > “迎大运、创全国文明城市标兵200天”系列新闻发布会 > 首部《深圳·香港地图集》新闻发布会 > 文字直播
实录内容: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上午好!
欢迎出席深圳大运会组委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介绍有关《深圳·香港地图集》的编制情况,并举行一个简单的赠送仪式。
《深圳·香港地图集》是一本首次将“一国两制”下深圳、香港两个地区作为一个制图区域表示的普通地图集,是深港两地深化专业技术领域合作、促进深港交流合作的一次成功尝试。该地图的出版,也为即将开幕的第26届世界大运会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信息服务工具。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深圳市规划国土委 薛峰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地政总署副署长黄仲衡先生,深圳市大运会执行局后勤保障部部长朱涛先生。首先,有请黄仲衡副署长介绍情况。
黄仲衡:薛主任、朱部长,各位嘉宾,你们好!我很高兴能够代表香港地政总署出席今天的发布会,首先我要热烈祝贺深圳市规划国土资源委员会成功出版了这本《深圳·香港地图集》。出版这本《深圳·香港地图集》的研究工作早在2009年已经开始,2009年6月13日我代表香港地政总署参加了在深圳举行的专家咨询会,当天参与这个咨询会的国内代表很多,除了深圳市规划国土资源委员会的官员外,还有国家测绘局、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武汉大学、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国家测绘科学研究院等等的专家。咨询会在坦诚的气氛下举行,为《深圳·香港地图集》的方案、技术设计进行了慎重的讨论。确定了这本《深圳·香港地图集》将会为全国和深圳居民、香港居民带来旅游方便,并且会对深圳香港两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技术方面,专家们也考虑到深圳、香港两地现有在地图上存在的差异和特色,并且提供了进一步的地图编制和数据使用的建议,那次咨询会不但推进了深圳香港一体化,还加强了深圳香港两地在制图方面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在《深圳·香港地图集》编制过程中,香港地政总署提供了地图数据的使用权,深圳规划国土委房产信息中心购买了香港59张1:10000的地形图数码数据。并且参加了地政总署增值转售者服务计划,推出了这本崭新的《深圳·香港地图集》。这是一项令我们很鼓舞的成果,为两地揭开了历史性新一页。
今天《深圳·香港地图集》出版了,我希望我们深圳香港两地在测绘和地图编制方面能够在这次圆满的合作基础上继续发展,建立友谊和工作关系。
主持人:谢谢黄仲衡副署长。下面,有请规划国土委薛峰副主任介绍情况。
薛峰: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深圳·香港地图集》发布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对前来参加《深圳·香港地图集》发布会的领导、来宾和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颁布实施,随着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开发建设,深圳、香港两地的交流与合作已越来越紧密,而测绘地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在深港合作理应发挥基础性作用,可以预见,深港同城化和一体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测绘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深港合作方面,更需要走在各行业的前列。
2008年7月,经深圳市政府批准,原市国土和房产管理局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地政总署开展编制深港地图的前期交流。2009年6月,《深圳·香港地图集》编制项目获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批准,并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列为2009年度重点项目。2010年7月,由深圳市规划国土委王芃主任担任编纂委员会主任,编制工作正式开始,历时近一年,于今年五月完成编制工作,通过了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出版审核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地图审核,符合国家出版地图的程序和规定。因涉及使用香港地区数码数据,今年6月,我们与香港地政总署签署《增值转售者服务协议书》,达到使用香港地政总署数码数据编制公开出版地图的要求。7月,图集样图通过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领导及境内外测绘界院士、教授组成的专家组的验收,可以公开出版。
这本图集是第一次将“一国两制”下深圳、香港两个地区作为一个制图区域表示的普通地图集,是深圳与香港测绘领域的一次重要的交流,也是深圳市政府以及我委服务民生的一个具体体现。图集的公开出版,将为深港两地市民、乃至内地公民来深圳、赴香港提供全面详细、优质便捷的信息指引,促进深港两地其他领域的深入合作和全面发展,为深港两地文化交流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为即将开幕的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信息服务工具。
深港两地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测绘这个基础行业的先行。深圳规划国土委我们相信,这本图集的编制,将使促进在深港在测绘等专业领域的交流合作迈开新的步伐,在服务城市、服务民生方面开创新的局面!
谢谢!
主持人:谢谢薛峰副主任的介绍。下面,举行《深圳·香港地图集》赠送仪式。由薛峰副主任代表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地政总署、深圳市大运会执行局分别赠送《深圳·香港地图集》。
首先,有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地政总署副署长黄仲衡先生……
(薛峰副主任向黄仲衡副署长赠送图集)
下面,有请,深圳市大运会执行局后勤保障部部长朱涛生代表深圳大运会组委会执行局接受地图。
(薛峰副主任向朱涛部长赠送图集)
主持人:谢谢各位嘉宾。发布会后,市大运执行局将把新版的《深圳市交通旅游图》在大运指定接待酒店和大运村里免费发放,《深圳·香港地图集》也将于近日在国内新华书店上架。下面请各位记者提问。
记者:我是广州日报的记者,我有两个问题想问,第一个问题想问黄署长,香港地图港方数据如何使用和怎么安排的?第二个问题问一下薛主任,在国外关于使用了地图册一般每年会更新,尤其是深圳也在一直在进行城市更新项目,请问一下深港这本地图集是如何更新它的?更新的频率是怎样?每年更新一次还是半年更新一次?谢谢!
黄仲衡:谢谢你的提问,我们香港地政总署测绘处有很多地图的数码数据,我们也欢迎所有的出版商包括深圳、国内的出版社跟我们合作,出版他们的地图集,比如这本《深圳·香港地图集》。最主要的合作就是首先出版商要购买我们的地图数码数据,这是基本的,然后要出版地图集就要申请使用权,参加我们的增值转售者服务计划,有了这两个安排就可以利用我们地图数据出版地图集。
薛峰:谢谢记者的提问,我们这次《深圳·香港地图集》的出版实际上是第一次,所谓第一次,香港回归已经十多年了,实际上我们内地的城市,包括香港地区也都没有专门出版给《深圳·香港地图集》,这是把两地作为一个制图区域出版,这次多少带有一定的尝试或者创新的成分,我们接下来也会密切跟踪这本图集使用情况和社会反响,从我们测绘工作者专业角度,我们是非常希望地图能够做到及时更新,你比如说一般做法是按照年度更新,但是这本地图集不一样,因为涉及深港两地,这次是第一次,我们也希望在接下来使用过程中一方面是观察社会的反应,另一方面是和香港同行沟通交流,因为涉及使用香港地图信息,这本《深圳·香港地图集》我们非常感谢香港地政总署对我们的专业支持,但是我们是签署了一个协议书,增值转售者服务协议书,也就是说我们使用是符合香港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希望以后能够做到有一定频度的能够更新是最好的,但是这个需要我们双方再进一步再沟通、再协商。谢谢!
记者:我是深圳商报的记者,请问一下薛峰主任,您刚才也谈到了《深圳·香港地图集》在深圳是第一次,我想在国内也是属于首次,能不能具体谈一下这个第一次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哪些方面?
薛峰:第一次比较简单的回答就是把两个地方作为一个整体制图区域进行制图。我们内地城市没有这么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也没有这么做过,中国地图出版社在05年曾经尝试做了一张,编制香港深圳的地图,但是他说的是深圳香港地图,但是是把香港地区作为单独一张,深圳地区单独一张,两张放在一起出售,所以称之为深圳香港地图,但是实际上我们理解多少是形式上的深港地图,我们这次是实质意义上的深港地图集,具体来讲我们把深港两地作为一个统一制图区域,统一制作,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地图编制细节,所以这次是真正意义上叫做《深圳·香港地图集》。第一次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虽然说起来很简单,把两个地方作为一个统一制图区域,但是深港两地在地图编纂方面从技术规范来讲,编制体制还是有相当的不同。作为一个整体制图区域并不是一个地理空间简单的整体,实际上还体现在,特别是对我们深圳方面来讲,体现在工作的过程中,深港两地在地图制作一些机制、一些技术规范方面的衔接和合作,当然从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学习了香港很多好的一些做法,我想第一次主要是这些方面的体现。
记者:我想问一下薛主任,之前我们深圳测绘系统有一个网上图集,这次《深圳·香港地图集》会不会有网上版本?第二个问题,这样的图集除了对市民旅游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意义或作用?
薛峰: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请测绘处刘处长回答。我想这次地图集出版有这么几个意义,第一方面,从技术范畴讲,本身两地测绘领域就是一种合作,从我们测绘行业来讲。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深港两地现在人员往来、经济合作很密切,所以这本地图集非常直接的,按照我们内地的话来讲就是提供一种便民服务。第三个非常重要的,对这次大运会召开还是有很直接的使用功能,像我们这个地图集很快就会摆在大运村供海内外嘉宾们来参阅,这个也是非常好的,对深圳也好,对香港城市是一个很好的宣介,我想应该有这么几个方面意义。至于接下来这本图集使用,我们第一个打算是通过出版社公开发行,至于在网上的服务,我们请刘处长简单说一下。
刘天奎:非常感谢记者的提问,刚才问的这个问题,到现在为止我们考虑是这样,我们深圳自己网站上对外公布的是公共版的城市地图,国内对地图管理分为两种,一个是加密的,一个是解密的,我们能够提供给公众的是解密的。刚才发布的《深圳·香港地图集》,因为是两地共同合作,所以在成果使用上要符合我们内地的规定,同时要符合香港的一些规定,刚才黄署长已经介绍了,我们这本地图编制使用,香港的资料通过协议书确定,能否在网上发布,我想这个还涉及香港法律问题,我们要跟香港地政总署进一步沟通后,如果有需求,看看通过什么方式满足,到目前为止没有这个计划。谢谢!
记者:我是特区报的记者,根据刚才薛主任说到了这个新的图册对大运会有比较大的服务功能,能不能稍微具体介绍一下,对外宾在深港旅游、购物,这个跟以前图册相比咱们这个提供了什么新的信息?
刘天奎:刚才说了一下这个地图是为香港和深圳社会经济发展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刚才提到可能对我们市民出行以及两岸交流这块,一个最大特点,刚才已经讲过了,实际上是把两个地区作为一个制图单元,可能对于使用者是比较方便。具体这些内容我们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香港他们的一些编图的习惯以及一些信息的搜集,还有我们对地图技术的处理,可能兼顾了香港和内地的特点,使得香港和内地的市民和居民更加便于来阅读这本图集,更好使用这些信息。
薛峰:我再补充两句,刚才也讲到了,我们也是吸取学习了香港在地图编纂,特别是便民信息发布方面的一些好的做法。所以这次编撰内容分成四个方面,深港周边、深港地市、深港交通、深港旅游,这种分布和我们以往做法就有所不同。这四个分类从它的内容,从光看标题有可以看出是比较充分考虑到来深赴港各界市民工作和生活需求。首先从需求导向这次体现的比较明显,而不仅仅从过去的从地图编撰,专业工作者角度考虑。而是从普通市民来到这个地方最主要需求是什么,这次比较明显是需求导向。第二个比较不同,能够服务大运。在具体地图表达细节方面,包括一些符号等等,深港两地有一个充分衔接,我们也知道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在国际旅游、国际交流这方面有很多成熟经验,我们这次以相同这些要素来编撰这个地图,特别是对国际的运动员也好、官员也好,他们使用方面,接受程度、熟悉程度会更好一点。从我们这次编撰角度,一个是目标导向。第二,尽量和国际接轨,就是和我们以往有所不同。当然这个只是我们一个期望,具体能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也要看大家反应。谢谢!
主持人:本次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及相关资料将在深圳政府在线发布。感谢出席发布会的各位嘉宾和记者朋友,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