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内容:
邓鸿(主持人):尊敬的廖京山副主任,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本场发布会将由省港澳办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粤港澳的合作情况,出席的嘉宾有:省港澳办廖京山副主任;港澳办综合处处长韩建清;经济处张建军副处长;社会处刘俊峰副处长,感谢各位嘉宾及记者朋友前来参加本场发布会,我是广东省互联网信息中心副主任邓鸿。
今天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一是请廖京山副主任介绍近年来粤港澳合作情况,二是请记者朋友提问,新闻发布会的时间为45分钟。首先请廖主任介绍情况
廖京山: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就粤港澳合作与大家做一个交流。同时也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对新闻界长期以来对粤港澳合作的关心、支持,并为此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
广东和港澳的关系由来已久,源远流长,港澳80%人口的祖籍都来自广东,地缘相邻、人缘相亲、血脉相连,岭南文化一脉相承,三地之间的交流往来是很亲密的。随着改革开放和港澳回归,三地的交流合作更加紧密,特别是这几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推动合作的节奏明显加快,力度也更大,效果也更加明显。其中有几个特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第一,中央政府这几年对粤港澳合作的重视、支持的力度前所未有。
我们从这几年中央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文件来看,2008年底中央政府批准实施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把与港澳的紧密合作的内容列入规划纲要,这也是第一次把粤港澳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同一年,中央政府开始批准在CEPA框架下推出服务业对港澳开放在广东先行先试的措施,当年推出的就有25项。2009年、2010年中央又先后批复同意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和《前海总体发展规划》,在《横琴总体发展规划》里面明确要求在“一国两制”下,带动珠三角,服务港澳,率先发展,成为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在《前海总体发展规划》里面对前海的定位是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的示范区。这两个规划其实都是广东省的某个行政区的规划,它能够上升到国家层面来审议通过,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央确实高度重视粤港澳合作,同时也说明粤港澳合作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在2010年和2011年,中央政府又先后批复同意实施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这是内地省份与港澳签署的第一个综合性文件。两个框架协议基本涵盖了我们当前推进的合作重点,包括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而且两个框架协议里面有相当的政策含金量,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作为推进粤港澳合作的一个政策支撑。在今年,在“十二五”规划纲要里面,有专节阐述了粤港澳合作,我的印象是有600多字,这是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篇幅最长的一个有关粤港澳合作的论述,同时也把粤港澳合作的7个重点项目列入其中。这在国家中长期五年规划里面是第一次,在全国也是仅此一家。这几年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文件,也凸显了粤港澳合作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这是以前没有过的。
第二,近年来三地政府推进粤港澳合作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从广东来讲,历届广东省领导对粤港澳合作都非常重视,汪洋书记到任广东之后,明确把粤港澳合作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推动。书记、省长亲力亲为,我们在2008年有一个粤港澳合作的重要课题,这个课题是由书记、省长亲自担纲的。在全年调研的基础之上,在2009年广东出台了一个《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的决定》,在《决定》里面从基础设施、服务业、优质生活圈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合作的具体措施和要求。从这几年来看,应该说粤港澳合作在多个方面、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同时,我们也留意到,港澳特区政府这几年在每年的施政报告里有专门一部分是讲和广东的合作,和内地的合作,而且也相应提出了推进合作的一些重点领域和具体项目,非常的务实和扎实。还有一个情况值得一提,在推进合作的过程当中,三地的高层建立起一种会商机制,对推进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在我们推进合作的一些重大决策的时候,三地高层都会进行会商、研究,及时确定重大的发展思路和协调推进一些跨境的重大项目。另外,每年一次的粤港、粤澳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是政府间非常重要的合作机制。这几年联席会议非常注重研究推进有实质性的合作项目,都会签署一批合作协议,通过签署协议的形式来明确双方的责任,确保我们推进的每一个项目都能够落实到位。
我顺便提到的是今年8月23日上午,黄华华省长将率领广东代表团出席在在香港举行的第14次粤港澳合作联席会议,这次会议也将签署一批有实际内容的合作协议。我们在会后会有一个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到时候前去采访。
第三,这几年三地社会各界对推动合作的认同度是前所未有的。
这几年社会对粤港澳合作的关注度很高,不论是《规划纲要》、两个框架协议的出台,还是横琴和前海的政策批复,社会各界都有强烈的反响。包括新闻媒体对粤港澳合作的关注度,我们认为也是空前的,包括它的报道数量之多、篇幅之大、评析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从一个方面反映粤港澳合作是大势所趋,符合社情民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2009年成立了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同时连续举办了四届的“珠江论坛”,搭建了一个政府与三地业界以及三地民间交流、互动、对话、合作的重要平台。
所以我概括一下,这几年来我们关注粤港澳合作的态势,这三个特点是值得关注的。也正因为有这三个特点,有这三个“前所未有”,这几年粤港澳合作的成果也是实实在在的。
大家手头有一份我们发的资料,这里面有粤港澳合作成果的介绍,在这里我把一些主要的内容再点一下。
(一)跨境基础设施及口岸建设积极推进
在粤港澳三方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启动和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影响广泛的重大项目。跨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粤港澳共同编制《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已基本完成。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岛隧工程开工建设,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按计划推进。广深港高速铁路正全力做好广州南站至深圳北站(龙华站)段开通准备工作。港深西部快速轨道、深圳东部过境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顺利。广珠城际轨道与澳门轻轨的衔接研究已经启动。口岸改造建设方面,横琴口岸客货车通道重建工程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深圳皇岗口岸出境大厅改造工程完工。文锦渡口岸联检大楼改扩建工程预计2013年3月竣工。港珠澳大桥口岸填海工程、莲塘/香园围口岸前期工作按计划推进。
(二)经贸合作逆势飞扬
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粤港澳三地紧密携手,以合作凝共识、应危机、促发展。数据最有说服力。2008年、2009年粤港澳进出口贸易总额(含转口)分别达4114.6和3600亿美元,均占我省进出口总值60%。2010年粤港澳进出口贸易额(含转口)达4618.2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56%。在投资方面,近五年我省累计实际利用港澳直接投资522.2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57.6%。2009年在全国实际利用外资下降2.6%、广东增长1.9%的情况下,我省实际利用港澳直接投资122亿美元,增长12.1%,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2.4%,实现逆势增长。
(三)CEPA和服务业先行先试特色明显
我省是实施CEPA的重点地区。2008年争取到中央批准对港澳服务业在广东先行先试的25项政策措施,2009年又有9项措施在广东先行先试,国务院还批准广东与港澳开展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年,经过各方努力,我省争取到服务业对港澳开放在我省先行先试政策措施8项,并纳入2010年5月签署的CEPA补充协议七。目前,对港服务业开放在广东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累计达41项,对澳服务业先行先试政策达33项,涉及银行、证券、教育、医疗、旅游、分销、会展、个体工商户等20个领域。据统计,港澳投资我省服务业的合同金额,占我省服务业合同外资金额八成以上,并且增长速度还在加快。
借助实施先行先试政策的契机,一大批港澳服务业项目加快进入我省。以香港同胞普遍关注的金融领域为例,截至2011年5月底,港资银行分行在佛山、中山等地开设了12家异地支行,港资银行在广东设立营业机构达104家,占全省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的比例由2003年的48%上升至60%;总资产达2116.9亿元,占广东省外资银行总资产比例达58%。广东企业赴港上市稳步推进,截至2011年4月底,在香港上市的广东企业达124家,市值超过10,600亿港元,集资额超过2,600亿港元,占全国赴港上市企业的20%。
(四)前海、横琴、南沙开发提速
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作为粤港澳合作的重点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成为未来粤港澳合作的三颗重要“棋子”。
2010年8月,国务院批复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今年1月,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挂牌成立;6月,深圳市人大通过《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并开始实施。
2009年8月,《横琴发展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横琴开发正式启动。到今年7月,包括通关、财税、粤澳合作产业园、产业和信息化、金融、土地管理在内的6项创新政策获得国家批复。横琴引进重大项目有新进展,总投资超过800亿元的12个重大项目正加紧推进。
广州南沙建设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将在年内完成,初步确定南沙实施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启动区规划面积约128平方公里。南沙游艇会已于2011年7月正式落成,设计水上泊位352个,可停泊世界最大游艇。
(五)社会民生领域合作全面加强
科技合作方面,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扎实推进,目前共资助850多个合作项目,总资助金额约19亿元。粤港科技合作项目经费跨境流动有了明显进展,香港特区政府已允许由港方拨款支持的大学研究项目,50%的科研经费可在内地使用。
教育培训方面,深圳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今年7月签署协议,拟合作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院”。2010年8月,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首期工程全面完成并招生开学。
供水方面,对港澳供水保质保量,第三条供澳原水管正式启用,竹银水源系统工程于2011年4月竣工,将有效解决咸潮对澳门的影响。
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合作方面,粤港澳及时互通食品安全信息,供港澳食品、鲜活商品多年来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三地联合成功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共同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以上我很扼要地介绍了这几年粤港澳合作的总体情况,因为时间很有限,我就先通报到这里,谢谢各位!
邓鸿: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自我介绍所处机构的名字。
香港商报记者:有商家向我们反映CEPA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着“大门开启、小门未开”的问题,请问如何破解小门未开的问题?
廖京山:这位记者提到了一个不算太新的问题,但是也是香港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CEPA是从2003年签署,正式实施是在2004年,到现在已经是7、8年的时间,包括CEPA补充协议有7个。CEPA是中央支持港澳发展、支持粤港澳合作的一个重大举措。特别是刚才我也提到在CEPA的框架下,2008年开始中央推出了港澳服务业在广东先行先试的一系列政策,CEPA政策的推出,一方面拓展了香港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推动提升了广东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广东省对CEPA服务业进入广东先行先试是非常重视的。服务业开放先行先试在2008年的时候,首先是由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亲自带领省里的十几个部门的领导到北京争取中央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中央高度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此后,连续3年推出了41项对港、33项对澳服务业开放先行先试的政策。从目前来看,这41项(包括对澳的33项)涵盖了三地服务业合作的一些重点领域,包括银行、证券、教育、医疗、会展、分销、个体工商户、电子商户等20多个领域。
广东为了推进CEPA服务业先行先试政策的落实,在省的层面专门成立了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省长招玉芳来担任,成员有中央驻粤和省直相关部门。另外,为了更好的落实CEPA服务业先行先试政策,我们确定了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佛山、惠州六个市作为落实CEPA先行先试的重点市,省直相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总体上看,CEPA服务业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实施的效果是良好的。但我们也发现,在某些领域有一些项目在操作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这就是刚才媒体提到的所谓“小门”的问题,我们对“小门”问题也做了很认真的研究,我们认为这个“小门”问题仔细分析起来大概是两类:
一类是CEPA服务业先行先试已经规定开放,但是由于国家层面相关部门的一些规章条例还没有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政策的衔接上出现一些脱节。再一类是我们在开放市场给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进入之后享受国民待遇,怎样适应内地的游戏规则问题。比如,医疗从CEPA补充协议6到7,允许香港服务提供者开设门诊部和医院,内地规定必须要符合医疗规划,这是一视同仁的,可能有些港澳服务提供者不太适应。不管怎么样,对于大门开、小门不开的问题,广东省领导一直都很关注,也很重视,在7月14日黄华华省长亲自主持会议专门研究,经过研究梳理,提出了17个方面的措施,切实推进服务业开放先行先试的政策落实到位。这17项措施就包括我们要继续与国家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商,争取国家进一步的支持;同时,要继续加强机制建设,加强制度建设,营造一个促进先行先试各项政策能够落到实处的市场环境。
南方日报记者: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我从您的介绍里面听到粤港澳三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我想问一下港珠澳大桥和港深西部快速轨道的具体进展情况怎么样?上周六省发改委的一个负责同志谈到横琴有4平方公里是和澳门一起开发的,这4平方公里具体的进展情况是怎么样的?谢谢。
廖京山:这位记者问的问题很具体,我刚才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介绍里面也有点到,现在我们推进和港澳的合作,三地政府推进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很大。从目前来看,港珠澳大桥总体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岛隧工程已经在开工,完成投资额是9.4亿元,占总投资的7.9%;珠澳口岸的人工岛填海工程按计划推进,完成投资7.9亿元,占总投资额的33%。广深港高速铁路的总投资是230亿,到今年6月底开工累计完成的投资额是221亿,基本上已经投完了。现在从广州南站到深圳北站也已经竣工,正在做开通前的调试工作。港深西部快速通道,也就是两个机场的联络线,这个工程也已经在做规划。深圳和香港东部的连接口岸,深圳这边叫做莲塘,香港那边是叫香园围,准备在这里建一个口岸,作为打通香港和广东东部的一个快速通道,这个规划也正在做。广珠城际轨道也基本完成,我们力争年底前能够通车。
至于你刚才提到横琴开发,我掌握的情况是,根据《粤澳合作框架协议》,这是中央批准同意实施的两地政府正式签署的框架协议,明确在横琴开发里面拿出5平方公里作为粤澳共同开发的区域,也叫做粤澳合作产业园,现在已经启动0.5平方公里的中医药产业园。共同开发的5平方公里的管辖权是属于珠海。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已经历经13届,这13届的联席会议机制对推进合作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
廖京山:粤港澳区域合作应该说是区域合作的一个成功典范,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得益于三地政府间建立的完善的联席会议机制,为顺利推进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在这种机制的协调推动下,三地各自优势得到进一步的整合和有效发挥,并通过紧密的合作、融合发展,大大提升了区域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比如广东当前在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就是从加工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型过程中,非常需要现代服务业的支撑。港澳尤其是香港,有现代服务业的优势,这就是我们说的“广东制造”和“港澳服务”能够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按照两个框架协议所明确的目标,在2020年打造一个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的城市群。
澳门日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最近国务院批复了横琴的创新政策,现在已经公布,介绍一下落实的时间表,在什么时候可以做。另外,请介绍一下粤澳口岸合作有一些什么新的打算。
廖京山:横琴开发这几年一直持续成为粤港澳三地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央政府也给予了高度关注,2009年批准实施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横琴的其中一个重要定位是探索“一国两制”下推进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随后在今年国家又批准了横琴政策创新的一系列政策,包括税收、财政、金融、通关、产业等六个方面。总体上看,横琴的这种创新是有重大突破的,其中也包括口岸的通关政策。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将在22日上午,在澳门共同举办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暨横琴政策创新宣讲会,相关的具体政策将在宣讲会上正式宣布。
谢谢大家!
邓鸿:由于时间关系,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大家可以在新闻发布会之后与廖主任进行沟通。关于粤港澳合作新的信息,刚才廖主任已经给大家通报了,8月23日粤港澳联席会议会也将召开新闻发布会,也希望大家到时参会的报道。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