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治政府建设 > 盐田区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盐田管理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信息来源: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盐田管理局 信息提供日期:2024-01-31 17:38 【字体: 视力保护色:

  2023年,我局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始终把依法行政践行到全局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扎实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法治建设工作。现将我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

  (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务实推进单位法治建设。

  我局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局领导班子和全局干部职工教育学习的重要内容,并结合党史教育、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一规划两纲要”等重要文件进行专题学习。2023年,我局通过党支部委员会会议、党员大会,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等专题学习4次,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各项工作依法开展,提升法治化水平。

  (二)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是我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将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严格落实领导班子年度“述法”要求,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二是我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其他局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依法行政工作小组,确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主要抓,其他各部门协同抓”的工作机制,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二、2023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贯彻落实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工作部署,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工作,推行区域环评分类管理制度。一是实施差异化分类管理,将建设项目管理分为审批管理和清单管理两类,对餐饮、汽修等环境投诉热点项目制定相应的行业环境管理要求,包容审慎地实施清单管理。二是针对不同单元和行业特征,制定差异化的环境管理要求,并实际形成“34个单元管理要求+9个行业管理要求”的《盐田区区域空间生态环境管理清单》,实现企业精细精准化管理模式。三是突出企业主体,推行高效“承诺制”清单管理,简化企业的环评办理手续,大幅降低企业准入时间和开办成本,全面提升辖区营商环境软实力。

  (二)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夯实重大决策集体审议制度。

  一是推行区域环评分类管理制度,制定《盐田区区域空间生态环境管理清单》,通过公开征求意见、盐田区政府与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书面审查、区合法性审查、健康审查等程序,于10月26日经区政府六届五十九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二是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和集体审议制度,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对拟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情节复杂或者重大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经法制审核和集体审议不得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切实发挥民主集中制优势。2023年至今,我局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落实集体审议制度,规范适用行政处罚等自由裁量权,对1宗轻微违法行为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

  (三)切实发挥法律顾问参谋、把关、建议作用,切实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我局通过加强以政府法制机构工作人员为主体、吸收法学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在协议拟定、规范性文件审查、行政处罚案件法制审核等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重要事项中的参谋和助手作用,形成政府法律顾问工作长效机制。截至10月31日,法律顾问进行协议拟定及合法性审查共87次,行政处罚案件审核26件。

  (四)多途径提升执法效能,加大生态环境领域执法力度。

  一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构建执法岗位培训体系,加强对执法队伍的培训和考核,通过执法大练兵竞赛活动模拟实战训练,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执法能力,确保执法工作公正、公平、公开。二是强化执法信息化建设,持续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智慧监管系统功能,综合利用在线监测监控平台、无人机智能巡查、工业园区大气环境质量微站等非现场监管方式,切实提升执法信息化水平。三是深入开展“利剑七号”专项执法行动,强化“零容忍”执法震慑,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标准,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促进企业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环境保护的主人翁意识。截至10月31日,我局共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5宗,罚款金额55.2万元,不予行政处罚1宗,免于处罚金额3万元。

  (五)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

  一是更加全面采购执法装备,配备便携式水污染物检测设备、无人机、土壤快检试剂包等多种便捷执法设备,对执法全过程进行客观、真实、公正、准确的记录,及时固定行政执法检查证据。二是按要求在广东省行政执法公示平台、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官网多途径公示公开行政执法结果信息,方便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依法获取生态环境执法信息,主动接受公众监督。三是按要求开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严格落实《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规则》及目录清单。截至10月31日,我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5宗、开展行政检查251件,案件办理实现全过程留痕,各平台按时录入率、填报正确率均达到100%,法制审核执行率为100%。

  (六)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提升行政执法效能。

  一是加强科技手段监管,系统整合辖区内移动源(2套遥测、6套黑烟车监控)、工业源(69家涉气企业工况监控、3家VOCs企业在线监测)、扬尘源(12家重点工地视频监控)、油烟(49套油烟监测)监控等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数据,在系统内进行“一网统管”,提高执法效率和准确性。二是营造良好执法环境,通过发放普法宣传单、拍摄普法宣传视等方式,依托“瞰盐田”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对我局24小时投诉电话开展全方位宣传,让群众广泛参与到行政检查中来。三是常态化开展普法培训,举办用车大户污染防治培训会、排污许可“一证式”监管培训会、建筑工地扬尘噪声培训会、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培训等,制作并发放系列帮扶指导工作手册,有效帮扶企业进一步完善内部环保管理制度,提高法律意识,降低违法风险。

  (七)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宣传教育。

  印发《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盐田管理局2023年度“谁执法谁普法”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年度生态普法专场工作安排表和重点推进事项,探索创新普法形式路径,高度重视普法实效。一是积极推行“执法+普法+服务”模式,把普法宣传工作贯穿到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监管、机动车用车大户入户检查、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等专项行政执法检查过程中。二是持续擦亮“生态氧吧普法驿站”品牌,制作趣味普法宣传动画视频和专题宣传单,开展“普法进社区”等专题普法活动,引导辖区群众学法、懂法、用法。三是罚教结合,寓教于罚。严格落实“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行政处罚原则,在行政处罚案件办理过程中对涉嫌违法企业开展环保宣传指导教育,提高企业环保意识。截至10月31日,我局共计开展5次专题企业指导帮扶活动及10余次群众普法宣传活动,参与人数达到935人次。

  (八)畅通信访投诉渠道,建章立制化解信访矛盾。

  一是畅通信访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公众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和监督,对环境保护工作中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进行举报和监督,提高社会监督力度,形成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信访工作的培训和教育,通过组织信访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法律法规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意识,更好地履行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职责。三是根据所有信访工作人员各自职责分工和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通过现场执法、建立台账、组织例会、协调群众等工作措施,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实处化解信访矛盾纠纷。四是坚持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印发的领导接访群众工作方针,严格按照来文中的组织分工逐项落实。根据辖区内信访案件情况安排好领导的接访事宜,完成接访前的对接、请示、协调工作;接访过程中的现场调度、主持、维稳;接访后对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加强对被投诉方的监管督办力度,确保信访工作提质增效。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存在问题。

  科技行政执法能力薄弱。一是科技运用水平有待提升,我局现有人员在运用科技执法、利用高端技术装备开展溯源执法、精准执法等方面的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二是执法查处手段较为传统,非现场执法查处案件数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人员配置矛盾较为突出,受机构编制总数影响,我局一线持证执法员数量存在不足的情况。

  综合执法力度有待提高。生态环境执法力量调度涉及市、区、街道多层执法,执法形式、方式涉及各部门联勤联合,随着执法强度、精准度的标准越来越高,目前我局执法队伍建设在调度执法力量、把握执法尺度、明确政策规范、明晰“两法”衔接等方面还有进步空间。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继续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对照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各项要求,严格依法行政,完成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完成规范性文件、重大执法决定、重大决策等的内部合法性审核及相关备案工作,完善依法行政的相关制度建设等工作。

  继续加强部门联动执法。与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公安、街道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执法合力,增强联动实效,强化执法监管力度,引导企业有序经营,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增强提升辖区生态环境执法效能。

  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相关工作。统筹生态环境普法工作,探索利用新媒体切实提升普法效果,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全民普法新格局。根据区域环境治理工作要点,邀请环保专家对各类污染源企业免费提供咨询服务,精准进行业务指导,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环保主任制度,充分提升企业内部人员环保素养及法治素养。

  加快推动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工作落地实施。

  长效跟踪《盐田区区域空间生态环境管理清单》的市合法性审查、发布实施及项目后评估工作。一方面推动“惠企”清单管理落地实施,免予环评报告的编制,压缩办理审批手续的时间,减少企业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另一方面推动政府部门从以传统审批转变为主动靠前服务,通过区域环评让企业办事零成本、零跑动、零耗时,显著提升行政效率。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