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坪山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落实上级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持续促进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民生诉求等工作高质量开展,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推动实现更加主动、精准、整体化、智能式政府管理和服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大法治政府建设统筹力度的情况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组会、党员大会和支委会的“第一议题”,2024年以来累计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党组会和“三会一课”100余次,参加学习人数超过1800人次,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点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第七章“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有关内容,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专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全局范围内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推进全会精神在政数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召开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会,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局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便民服务、信息化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带头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同时,在局党组会上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的重要论述和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四)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由局主要负责同志召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专题部署会,系统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全面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组织召开普法工作部署会议,推动制定2024年普法工作方案,扎实开展数据安全、信息公开、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学习和培训,推进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全面优化政务服务水平。一是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事项和权责清单管理,定期梳理并更新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形成区权责事项清单、涉企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涉港澳台和外籍事项清单等6张清单,及时通过坪山区人民政府网站、广东政务服务网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二是推出“智能导办”服务模式。围绕民生密切相关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推出“智能导办”服务,聚焦群众高频需求业务制作2-3分钟导办视频,配套发布图文并茂的“办事攻略”及双语版“视频导办”。截至目前,已在“i深圳”App等平台新增导办短视频22期、办事攻略19期,点击量达3万次。三是持续深化主动服务。纵深推动政务服务“精准推送”“免申即享”,助力企业、群众更及时、更全面地获取政策及补贴信息,免申即享累计受惠达7.4万人次,精准推送数据约26万条。建成启用生物医药产业园等5个园区政务服务站,推动550个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至园区办理,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上线运行特殊群体“上门办”预约渠道,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现足不出户“居家办”“指尖办”。上门提供“点单式”“零跑腿”政务服务,举办“政务服务助企行”“政务服务大讲堂”系列活动13场,惠及园区企业620余家,不断扩大业务和政策覆盖面。四是推动产业资金补贴全程网办、直达快享。打造政企直通车平台,完成“精准推送、免申即享、沙盘推演、资金申报、数据看板、智能问答”等重点功能建设,实现产业资金政策申报便捷化、审批智能化、决策精准化、监管一体化。自启用以来,发布惠企政策文件10个,上线资金扶持项目超150个,平台企业用户累计已提交申报业务1100余笔,涉及企业超过680家。五是深化“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发放“开办企业大礼包”3300余套,节省开办成本超过100万元。推动商事主体免费电子印章应用,帮助企业“足不出户”在线签章办成事;设立区政务服务中心社保缴费自助区,提供社保缴费一站式“自助办”服务。
(二)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工作。一是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体系。修订《坪山区政府信息公开审核办法》,进一步明确政府信息公开审核的适用范围、审核流程等工作要求,为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全面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办理质量。组织开展政务公开专题培训会,围绕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办理的处置流程、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讲解,进一步促进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办理工作规范化。截至2024年11月,统筹全区共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01宗,均在法定期限内及时答复办结。三是持续多元化解读政策。灵活采取一图读懂、音视频、政策问答、媒体报道等多形式开展政策解读工作,累计发布解读信息114篇,帮助网民更好地理解、读懂政策,推动政策落实落细。
(三)强化群众诉求矛盾化解。一是持续深化民生诉求改革。认真落实市委、区委关于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民生诉求改革的工作部署,积极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民生诉求改革体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在2024年5月,坪山区数字孪生实体底板助力民生诉求精细化治理改革项目荣获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城市赛道“数字城市金牌项目”奖。二是构建高位督办体系。积极落实区委常委会“每周一议”,深入研究诉求热点、类案治理、“弱信号”捕捉和风险化解、各部门办理效果等;实行每周通报、“红黄牌”通报等,保障诉求有效处置,提升办理质效。三是推动民生诉求全流程“智能办”。针对诉求事件分拨压力及责任部门处置压力较大,集中性投诉事件较多,相似高频事件的识别、预警、办理等情况,依托人工智能技术,通过采取“一键办件”“一键审核”“一键回访”“一键分析”等方式,实现民生诉求全流程“智能办”,有效提升民生诉求系统转办效能,实现事件预警高效闭环。四是继续完善“清单+规则”的分拨制度。开展《坪山区“一网统管”职责清单》全面修订工作,对职责清单逐项进行优化,核查、更新法律依据,涉及优化事项585项,确保清单中的所有事项均有法可依。推出《坪山区民生诉求疑难事件分拨处置规则(第二批)》,确保道路施工类事件快速分拨、高效处置。五是开展民生诉求业务规范提升行动。根据市级《关于进一步优化民生诉求服务工作机制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完善民生诉求事件主协办、不予受理办结、差评申诉等办理规范,制定《坪山区民生诉求办理标准规范汇编(试行)》,完善差评事件申诉制度,编制差评事件申诉指引,进一步规范办理流程。
(四)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一是高度重视人大建议。自觉接受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和人大代表的监督,积极立足机构职能,认真落实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2024年承办人大代表建议5件,全力提高办理代表建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期高标准落实代表建议。二是强化政协提案办理。按照上级关于提案办理工作的要求,高度重视2024年承办的3件政协提案,全面加强与各位政协委员的沟通对接,了解和掌握委员提出提案的背景和初衷,确保工作落实有针对性和不走样,并按要求及时做好答复工作。
三、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情况、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存在问题的改进情况。针对上一年度存在的法治政府建设系统性和统筹力度不够、普法效果不够明显、主动服务水平需提升等问题,我局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采取有效改进措施:一是以党组会形式多次召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专题部署会,突出政治引领,把党的领导贯穿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系统谋划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二是制定印发普法工作方案,丰富普法工作内容,整体推进年度普法任务,提升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三是积极提升主动服务水平,通过落实“精准推送”“免申即享”“上门办”、打造园区政务服务站等方式,提升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水平。
(二)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面临的问题。2024年,坪山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干部队伍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还需要进一步巩固提升,法治工作的创新举措还不够多,还需要加大探索并形成工作亮点。二是政务服务便捷化水平仍需提升,还需进一步拓展政务服务便民触角。三是信息公开便民水平还需提高,政府网站个别查询功能还不够便利,群众使用体验还不够友好。四是民生诉求治理能力仍有待提高,部分诉求疑难件未能得到彻底解决,有些诉求办理仍偏重于应急式“就事论事”处置,系统性“举一反三”解决偏少。
四、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5年,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任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持续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持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过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专题学习研讨、“第一议题”学习等形式,持续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法治政府建设的统筹力度。
(二)持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优化产业园区和企业服务,不断夯实园区政务服务站功能,常态化推行“预约+上门”服务,积极推进政务服务远程“视频办”和“智能申办”,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下沉园区办理,运用数字化赋能进一步降低企业、群众办事门槛,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
(三)持续提升信息公开工作。优化信息公开平台能力建设,提升便民查询服务水平,组织开展信息公开专题培训,确保政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切实抓好党政机关网站和新媒体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
(四)持续优化民生诉求业务流程。优化民生诉求差评申诉、阶段性办结等流程,编制受理、分拨、处置、评价全闭环流程规范,全面精简民生诉求转办流程,探索推动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