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2024年,蛇口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等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部署,为建设法治南山贡献蛇口力量。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政府建设重大部署。街道党工委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时间召开党工委会会议传达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要求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社会。
(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围绕市、区有关部署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街道充分发挥领导班子领学促学的头雁效应,通过开展“第一议题”专题学习、举办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等方式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此外,街道积极推动党政领导干部参与旁听庭审等法治活动,不断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的法治素质,更好地促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积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为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坚强领导。街道不断完善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工作机制,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依法治街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工作。此外,街道制定法治政府建设责任清单,组织党政主要负责人等班子成员开展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责任述法工作,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纳入年度述职报告,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年向上级部门提交述法报告,有效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抓法治的行动自觉性,推动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提质增效。
二、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体系,推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推进政府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今年,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对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进行调整,新增了经济发展职责并优化完善职能配置,使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
(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政务服务。街道持续优化政务办事服务,延伸服务触角,打造智慧高效、规范有序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持续深化“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服务,让更多市民享受“放管服”改革带来的便利。
(三)依法开展企业服务,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坚持“有呼必应,有求必为”,深耕“助企行”,持续开展走访调研、政策宣讲等常态化企业服务工作,加大企业诉求处办力度,确保企业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三、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不断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
(一)严格落实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将法律审查作为党委重大决策的前置性程序,重大合同须经法律顾问审查出具法律意见后方可签订实施。全年街道未发生因行政决策不当或程序不完善引发的群体事件。
(二)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一是探索设立首席法律顾问,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法律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推动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范化、专业化、长效化发展。二是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工作机制,为街道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提供重要保障。三是规范法律顾问管理。将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纳入法律顾问考核评价体系,激发法律顾问队伍工作活力。
四、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执法事项的审批、监管、处罚衔接机制。制度和完善职责制度,建立运转顺畅、保障有力、廉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提高执法执行效率。
(二)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通过民意调查、12345服务热线等渠道收集信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违建、噪音扰民等违法行为及时依法处理。
(三)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确保案件处理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四)创新执法工作方式。探索开展直播式执法,拉进居民和执法之间的距离。此外,广泛运用柔性执法的方式。采用教育、指导、协商等非强制性手段,引导行政相对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今年,蛇口街道参加南山区“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评议,评议结果为优秀。
五、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
(一)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对制度。制定一系列应急预案,明确了街道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主要处置措施和应急响应要求等,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有效保障机制。
(二)不断提高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建立信息报送的保障机制,组建一支应急指挥通信保障队伍,在应对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时,迅速抵达事故现场,开展采集现场信息、汇报现场保障情况等工作,综合运用移动单兵、卫星通信等手段提高通信质量。
(三)引导、规范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建立健全“1+13”应急处置组织体系,推动社区党委依法参与预防、应对突发事件。同时,制定社区工作者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社区工作者参与突发事件的保障措施。
六、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行政预防调处化解体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多元调处化解矛盾纠纷。以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为着力点,不断推动关口前移,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二)加强“三调联动”。组织召开蛇口街道诉前调解工作调研座谈会。加强重大疑难案件调解的信息互通,推进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效衔接。
(三)依法规范参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活动。一是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制度。坚持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为原则、不出庭为例外,根据行政诉讼案件的案件情况及涉及的业务领域,安排对口负责人出庭应诉,做到“应出尽出”。二是不断提升行政应诉质量。加强对应诉部门的工作指导,组织法律顾问对答辩材料、证据清单等实体内容及送达签收、举证期限等法定程序严格审核把关,不断提高应诉水平。今年以来,街道无败诉案件。
七、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一)自觉接受工作监督。一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2024年以来,街道办理市人大建议36件,市政协提案1件,区人大建议17件,区政协提案19件,均高质量完成回复工作。二是自觉接受司法、检察机关监督。今年以来,收到司法建议书2份,均依法办理、按时回复。
(二)加强政务公开。建立健全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公开领导班子建设、联系和服务党员群众、党风廉政建设等情况,进一步拓宽办事公开领域,依法公开办事的依据、流程和结果。
(三)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建立基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机制,通过律师驻队的方式落实日常执法工作监督。
八、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科技保障体系,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
(一)加强法治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应用。街道接入政法三级组网,开通司法部统计管理系统、广东省人民调解案件登记管理系统账号,安排专人每月录入相关数据,促进法治政府建设信息互通。
(二)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执法”。依靠数字技术打造“信息一张网统收、数据一中心流转、执法一队伍推进”的执法监管新模式,极大提升了执法效率。
九、2023年存在问题和不足改进情况
(一)综合执法工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问题。深化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运作机制,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规范执法工作协调运作、增强执法人员业务能力。
(二)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问题。街道按照相关要求,将人民调解员、矫正社工等岗位统一纳入南山区编外人员,统一进行购买服务。同时,加强工作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三)基层法律服务平台有待进一步优化问题。整合调解员、社区法律顾问、网格长等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和社会力量,打造1+13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体平台,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各类法律服务,基层法律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十、存在问题和不足
2024年,我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建设新时代法治城市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矛盾纠纷化解力度还需加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法治意识和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街道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面对一些疑难复杂的矛社会盾纠纷,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存在力量相对薄弱,依法处置力度不足、解决方法手段有限等问题。
(二)法治信息化平台建设存在差距。近年来,街道高度重视法治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完善的法治信息化平台,但与法治智慧城市的要求相比,仍存在智能化水平不高、投入建设不足、功能发挥不够、存在信息壁垒等问题。
(三)依法行政能力水平有待提升。今年以来,涉街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大幅上升,分别同比上升75%、63%。此外,今年出现信息公开、涉访回复、城乡建设等新的涉诉案由,给街道的行政应诉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对街道的依法行政能力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需要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加强法律风险研判,从源头上减少涉行政诉讼、涉行政复议案件。
十一、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主要安排
(一)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排查、调处、应急和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诉讼、劳动仲裁、行政调解等程序的联动,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制定专项化解方案,做到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二)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坚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促进依法行政,加强街道信息平台建设的统筹规划,优化整合街道现有的各类数据、网络平台,推动政府治理信息化与法治化深度融合,大力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数字化水平。
(三)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完善领导干部学法机制,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交流会等多形式高频次开展法治培训,推动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全面提升依法履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