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罗湖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决策部署,唯实务实,持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并取得积极成效,为推进罗湖“三力三区”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以“法治思维”为引领,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乘势而上。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更加扎实。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带领全区全面学、系统学、深入学。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集中研讨,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推进法治化治理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专题辅导会。区委党校在11个主体班次中开设25次法治课程和13个教学专题,对全区初任公务员、科处级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全覆盖培训,全面强化全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本领。二是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更加有力。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依法治区和法治政府建设专题会议,研究部署17条法治领域改革措施,并纳入区委改革方案重点任务清单。常态化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局长讲法、公务员学法考法等工作,全年共安排41名党政主要负责人和186名班子成员书面述法,开展6次“局长讲法”,组织区领导旁听庭审、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27人次,全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参考率、优秀率均达100%。三是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更加完善。发挥法治考评指挥棒作用,与法治督察挂钩联动,开展全区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罚款尺度)专项督察并推进问题整改。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年度区委常委工作要点和综合绩效考核体系、纳入区委、区政府督查项目,明确任务、目标、责任、时效“四个清单”,重点任务挂图作战、销号管理。
(二)以“职能优化”为抓手,推动罗湖营商竞争力全面提速。一是政府机构职能日益优化。落实国家和省、市部署要求,围绕科技、数据、产业、社会工作等重点领域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常态化推进行政权力事项标准化、规范化,在省政务服务网公布权责清单共3359个主项、3908个实施清单。二是“放管服”改革日益深化。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改革,设置“一类事一站办”窗口,推出“一件事整合办”服务,实现28地超3100个事项“跨域通办”,449个行政许可类事项100%“0”跑动,即来即办率达75.28%。三是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日益提升。出台《罗湖区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建立罗湖区公平竞争审查报送通报机制,及时清理涉及违反公平精准审查要求的产业政策,罗湖区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入选全市十大创新案例。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柔性执法+普法”,探索对企业轻微过失容错机制。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率先开展“综合查一次”监管改革,成功落地首批5个试点场景,检查时间及频次最高压缩85%以上。
(三)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推动政府依法决策规范化。一是夯实重点领域制度基石。聚焦消费、深港、现代服务业三大关键要素,制定“三力三区”三年行动方案,出台37项细分领域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建立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问题提醒机制,审查土地、应急管理等领域规范性文件21件,提出意见109条,监督把关更规范高效。二是强化重大行政决策管理质效。出台《深圳市罗湖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指引》,编制发布2024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及听证事项目录,依法依规纳入物业服务招标投标实施细则、环深圳水库绿道(二期)项目等5项决策事项,依托重大行政决策一站式公示平台,实时动态更新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法定程序落实情况。三是发挥政府法律顾问智囊作用。打造“两个层级、多种形式”法律顾问体系,在街道和区直重要执法部门全面设置政府首席法律顾问,全流程参与多个重大事项、疑难案件,当好政府依法科学决策“智囊团”。完成法律服务经费集约改革,推动政府法律事务精细化管理,2025年预算核减率达42.40%。
(四)以“规范专业”为重点,推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不断完善。一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制定罗湖区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计划,开展“两项清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重点整治涉企乱罚款、职权下放重放轻管等问题。严格落实“持证上岗、亮证执法”要求,完善执法程序,2024年办理执法证件150余件,清理110余件。二是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制定2024年度行政执法重点领域实施计划表,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水贝黄金珠宝“春雷”行动,突击检查珠宝检测机构12家,扣押虚假证书逾1000份;应急部门加大对有限空间作业、涉氨制冷等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力度,截至10月底查处隐患1731项。三是创新执法方式。签署省内首份扬尘领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发布全省首个VOCs(汽修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全过程管控指引,先行先试全力巩固“罗湖蓝”。推广教科书式执法案例,加强联合执法力度,平稳拆除东门町美食广场违建。在全市首届行政执法人员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奖数量全市最多。
(五)以“公平正义”为核心,推动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一是加强行政调解工作。全区行政调解组织增至19个,实现重点行政执法部门和10个街道全覆盖。在37个核心商圈(含2个出入境口岸)试点 “一码当先”接诉即办服务平台,覆盖商户1万余家,联动法院打通诉前调解到行政调解路径,和解成功率81.48%。二是扎实推进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截至11月受理复议案件563宗,同比增长111.7%,“复议主渠道”作用明显增强。截至12月16日,办理以区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含旧存)188宗。加强府院联动,保持复议应诉案件沟通协调良性互动。三是提高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健全上下衔接、部门融合的“1+70+20+N”应急预案体系,培训考核“应急第一响应人”6245人,防灾减灾知识宣教覆盖超10万人,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更加规范,获全市应急指挥通信大比武团体一等奖。
(六)以“阳光行政”为导向,推动权力监督全覆盖无缝隙。一是构筑监督合力。办理各级人大建议、政协提案508件。强化司法监督,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22宗,及时办理纠正违法行为通知书、检察监督文书13份。强化审计监督,开展审计项目14项,整改促进增收节支1.49亿元。二是加强行政权力监督。坚持“真督实查严考”,区政府督查督办事项超500项,实地调研排查清理不良考核倾向加重基层负担问题,形成专项报告并督促整改。集中评查行政执法案卷260宗。聚焦住建、水务等民生领域开展“直播式执法”8场,吸引近10万群众在线监督。三是加强政务公开、政务诚信建设。罗湖区政府门户网站连续八年荣获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区县级)第一名,实现全国唯一“八连冠”。大力推广应用审批替代型、主动公示型、证明事项型等六类信用承诺制,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数据及时率和合规率均达100%,信用监管机制日渐完善。
(七)以“智慧高效”为引擎,推动数字化赋能治理法治化。一是推进“互联网+监管”执法。打造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预付无忧商圈,经营商户基本信息和预警监测实现透明化,经验成果入选全国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应急智能播报系统获评应急管理部2023年度优秀成果案例,科技赋能智慧应急初显成效。创新打造大数据分析预警系统,挖掘分析民生诉求高频事件,实现源头防范与治理。二是推进政务数据共享。不断完善区大数据平台,汇聚人口、法人等公共数据资源73亿条。升级上线罗湖区AI政务问答平台,归集逾5万条各级政府数据,政务智慧服务更加管用好用。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年来,罗湖区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对2023年度存在不足开展全面整改,在跨部门协同监管、法治思维运用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一是基层法治力量保障仍需强化。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经费正逐年压缩,法治机构人员力量配备与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实际还不相适应。二是创新示范效应仍需强化。在今年全市法治政府建设优秀项目遴选中,我区报送项目最终未能入围,法治政府建设创新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形成更多典型性、示范性经验成果。
三、2025年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区将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努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向更高水平跃升,为深圳建设法治先行示范城市贡献罗湖力量。
(一)持续夯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发挥法治督察“利剑”作用,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持续推进党政部门一把手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注重系统观念、创新思维、问题导向,结合“十五五”规划和加快建设法治先行示范城市要求,科学谋划好未来五年罗湖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路径。
(二)持续健全依法行政工作机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一站式公示平台,提升公众监督和参与决策便捷性。抓实抓细政府首席法律顾问制度履行情况。深入挖掘一批有特色、有成效、有示范推广价值的法治政府建设项目,输出更多“罗湖经验”为全市法治政府建设注入新鲜活力。
(三)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探索建立“两书同送(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信用修复工作机制,助力企业“减负增信”。落实行政复议官、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严格审核涉职业投诉类案件,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司法联动”快速响应等惠企服务通道,倾力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平等公平”的良好环境。
(四)持续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针对性加大行政执法案卷抽查力度,开展街道行政执法规范化试点工作,推动执法办案更规范高效。完善“综合+专场”行政执法培训机制,持续推动行政裁量权基准规范适用,实行更具弹性的审慎包容监管,深化“综合查一次”监管改革,健全联合执法检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