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治政府建设 > 宝安区

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信息来源: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办事处 信息提供日期:2021-11-29 17:41 【字体: 视力保护色:

  2021年以来,福海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在宝安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委依法治区办的指导下,按照市、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目标任务,根据《宝安区2021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要点》《深圳市宝安区2021年“法治宝安建设”(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安排》有关要求,紧紧围绕街道发展大局,努力提高法治工作水平,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福海街道全力建设“智创高地、展城都会、海洋新城”营造良好法治氛围。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领导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系统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宪法知识纳入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计划、“第一议题”、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学习内容,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及新媒体平台,组织广大党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党政联席会议“双月学法”工作,与广东坚果律师事务所合作举办了两期领导干部宪法专题法治培训班,运用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系统集中开展学法考试,参考率100%、优秀率98%,有效提升了领导干部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健全党领导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好上级有关考评制度和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制度。深入推进依规治党,落实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完善党委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加强对党委重要政策文件的合法性审查。

  3.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组织保障。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党工委全面依法治街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社区也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同时配备了法治建设联络员,构成了在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全体联动、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为街道的法治建设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法治创建工作汇报,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判,部署辖区法治创建工作。10月28日上午,街道办事处主任、党工委副书记吴新锋主持召开福海街道2021年“法治宝安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动员部署推进会,深入推进法治福海建设,以法治建设为抓手,全面建设幸福福海、共享家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卢鹏飞参加了会议。

  (二)以民主、公开、公正、便民为核心,不断优化法治环境,有力推进法治工作建设

  1.完善重大决策机制。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程序规定,强化程序的刚性约束。优化整合街道公职律师、外聘律师等法律顾问队伍资源,保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在重大事项决策中,主动提请法律顾问介入,让律师参与,确保各项决策的合法性,推动各项重大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2.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草案通过多种方式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全面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及时解决规范性文件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2021年以来,共清理出拟宣告失效规范性文件1件、拟废止规范性文件1件,拟继续实施规范性文件4件,并根据清理结果印发了《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2021年度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

  3.预置法律审查,为领导决策提供法律依据。将合法性审查设为行政决策的前置程序条件,确保相关工作的主体、程序、手段、法律文本等都符合法律要求,2021年以来,共出具合法性审查法律意见书1585份。

  4.规范仲裁业务,提高仲裁效能。继续深入推进要素式办案,对劳动争议案件从立案到审理依法公开透明,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明确案件争议焦点,有的放矢开展案件调解和审理工作,简化仲裁裁决书的内容,提高仲裁工作效能。坚持对10人以上重大劳资纠纷案件采取“优先立案、优先受理、优先开庭、优先审理”的原则,及时消除重大劳资隐患。

  5. 推进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从严规范行政执法人员,公正文明执法。一是成立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建立综合行政执法组织架构,搭建沟通联动平台;二是调整执法队内设机构,优化职能和人员安排;三是开展各类培训,充分掌握新理论、新政策、新法规;四是梳理完善综合执法各项管理制度,树立适应新形势的工作规则;五是组织队员学习掌握系统办案流程,实现全系统办案。查违方面立案处罚13宗(三规),市容方面利用“双系统”办理执法案件78宗。

  6.全面推进便民政务建设。坚持做好政务、党务信息公开,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一是在福海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全面公开办事事项、办理条件依据、办事程序、办结时限等内容,同时不断优化便民服务中心环境,改进服务模式,缩减办事时间,提高服务效率;二是将各部门工作人员信息、岗位职责、服务指南等在办公场所公开;三是设立党务、政务公开栏,定期公开财务收支、经济发展、民政优抚以及其他重大事项;四是推进政府服务便利化,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三)加强法治社会建设,推动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1.努力用法治建设引领调解,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2021年,累计受理登记各类信访案件5913宗、累计办结回复5627宗,累计办结回复率95.2%;受理各类矛盾纠纷调解1211宗,成功调处1211宗,成功率100%,涉案人数1623人,涉案金额2357.34万元。

  (1)以街道综合治理委员会为中心高度统一政法队伍思想和凝聚战斗力。为进一步统筹推动辖区综合治理重大事项及工作措施,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任主任的综合治理委员会,建立了综合治理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2021年以来,共召开综合治理委员会联席会议3次,分析研判社会稳定形势,通报重大矛盾信访案件,制订节假日及敏感节点维稳安保方案。

  (2)以三级调处保障纠纷调解。一是实行“前端调解”。各社区均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1名专职调解员及数名兼职调解员。全面推进“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模式,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发现矛盾纠纷苗头的,及时转交并配合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处。二是实行“联合调解”。挂牌建立街道多元解纷中心、行政调解室和说事评理室,并投入使用,同时与医院、交警中队、派出所等驻辖区单位调解室建立热线联系,协调解决相关法律事宜,对重大纠纷进行联合调解共同处置。三是实行“深入调解”。充分发挥一社区一法律顾问作用,借助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平台及早发现和化解问题,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2.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的建设。在街道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7个社区分别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保障街道和7个社区都配有1名律师,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法律服务。2021年以来,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29宗,提供法律咨询3749人次。

  3.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体系,打造优质法律服务枢纽城区。积极推动宝安区公共法律服务国际会展分中心建设工作,与“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等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合作,积极开展涉外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会展法律服务等精准法律服务,推动国际商事调解平台建设,为“规上”国高、500强、专精特新等企业提供专业便捷的法律服务。

  4.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帮教工作。做好问题青少年、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涉毒人员、涉邪教人员、精神障碍患者人员的教育、管理和帮扶工作,逐步引入社工和志愿者参与的工作模式,对辖区内的特殊人群做到情况清、底数明、管控严、服务好。对64名在册矫正人员,进行规范化、人性化管理,无漏管、脱管、无重新违法犯罪现象出现;对1216名在册吸毒人员,进行排查核实,落实网格化服务管理,完成建档;对514名在册精神障碍患者落实“三位一体”管控。

  5.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2021年以来,贯彻落实年度普法规划,有效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机制,切实提高法治宣传教育效果。在继续坚持上法治课、设点咨询、出动宣传车、张贴标语挂图等形式的基础上,积极运用广播、报刊、网络、户外电子屏等普法形式送法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83场次,累计受教育群众超过8万人次,重点宣传了宪法、民法典、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防疫法律知识、网络诈骗、劳动保障、安全生产、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妇女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了对青少年学生、企业员工和居民的普法教育,引导他们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依法履行义务,增强了居民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

  6.突出重点对象,带动全民法治素养的提升。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法治讲座、法治教育培训等系列活动,不断强化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等“关键少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组建以普法联络员、律师、法律工作者为主的普法教育“关键队伍”,在队伍中开展法治主题教育及法治培训系列活动,着重提升普法“关键队伍”普法能力,优化普法队伍素质,以“关键队伍”力量带动全民法治素养提升。

  7.多举措并举,助力疫情防控工作。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市区关于防疫工作各项要求,主动下沉一线,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组织各部门工作人员主动下沉社区网格,指导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社区工作中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发放疫情宣传材料、排查走访社区居民、疫情防控点值班等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全民核酸检测工作。

  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我街道在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法治队伍建设存在短板。法治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人员配备少,存在身兼多职现象;二是部分群众法治意识还很淡薄,为了个人利益,信访不信法,不畏惧法律,不相信法律,遇事找法的风气还没有根本形成。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积极发挥带头表率作用,利用中心组理论学习会、班子会等契机,学习法律知识,在全街道树立信奉法律、崇尚法治的理念,增强法治意识。在协调条线工作及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事项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街道与广东坚果律师事务所签订协议,聘请专业法律顾问,重大项目合同由法律顾问审核,在处置重大事件时,听取律师意见并请律师全程参与。坚持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依法协调、重要任务亲自依法依规督办,会同班子成员,对街道的依法行政工作及时提出要求、及时督促,切实把法治建设的各项要求体现到业务工作和日常管理中,积极为推进法治建设提供保障、创造条件。

  四、法治政府建设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高起点谋划“八五”普法规划,制定街道“八五”普法规划。制定我街道“八五”普法规划,提请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出台《关于在宝安区福海街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压实普法和执法主体责任,在做好本部门普法的同时,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向社会开展普法,形成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

  (二)提升公务人员服务意识,加强服务素质。继续推进建设“一门式、一网式”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一个门、一张网办事,管住管好政府服务的进出两端,给市民办事带来方便,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服务。

  (三)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依托“一平台双系统”,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街道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建立健全街道综合执法机制体制并出台相关配套文件,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办案质量。高标准遴选并充实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人员。

  (四)进一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体系,持续推进宝安区公共法律服务国际会展分中心建设工作。以宝安区公共法律服务国际会展分中心建设工作为枢纽,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等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合作,加快推动国际商事调解平台建设,强化涉外商事调解、公证服务。认真开展好“三调联动展示厅”建设工作,全方位展示宝安“三调联动”试点工作开展成果。

  (五)探索推进基层风险治理的法治化。依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宣传活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疫情防控。加大社区矫正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对该工作的认识和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接受程度,尊重和保护社矫对象的隐私,同时加强与公安派出所的沟通,力保能够在人性关怀的同时做到刚柔并济,有条不紊地进行管理工作。

中共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工作委员会

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办事处

2021年11月26日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