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治政府建设 > 宝安区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信息来源: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办事处 信息提供日期:2024-12-17 10:45 【字体: 视力保护色:

  2024年,沙井街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落实中央、省、市、区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部署,扎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党的领导,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法治建设重大部署。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等16场次,编发学习资料44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活动22场;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3场。召开街道全面依法治街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二)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学习。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培训班2期,完成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阵地建设。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街道主要领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召开法治政府工作部署会,推动法治建设工作。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17位街道领导和班子成员全部参加。开展领导干部法治专题培训班1期、领导班子宪法与法治专题讲座2期、领导干部旁听案件庭审活动1场。推进领导干部和全体公务员学法考试活动,参考率、优秀率均达100%。

  二、加强机构职能体系建设,积极发挥政府作用

  (一)推进政府机构职能协同高效。严格按照权责清单,推动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履职尽责。制定《沙井街道民生诉求快速裁决工作指引》等,完善综合执法部门权责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和调整,公开职能职责、执法依据、处罚标准、运行流程、监督途径和问责机制。落实证明事项清单,优化流程。

  (二)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建立健全政务事项速办机制,便民服务中心业务量106203件,发证量21692件;“一件事一次办”业务量7642件,好评率99.99%。提升民意真办结、真解决质效,@宝安-民意速办平台共接收诉求49749件,满意率99.92%,办结率99.45%。

  (三)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编印企业服务一本通指南,涵盖企业设立到落地“全链条”服务指引。成立“105N”核心企业项目“一企一策”服务专班,探索“信用+”社区、园区、商户治理模式。开展涉企执法1063宗,开展防范金融风险、涉企政策法规宣讲等活动85场。分级分类抓好企业走访服务,累计走访2069家次,解决厂房、租金等诉求392宗。上线沙井“虚拟园区”,构建空间产业、人才服务等六大版块,邀请66家服务商“网上入园”,发布服务项目28条、惠企资讯611篇。

  三、推动依法行政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一)落实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制定《沙井街道平安建设专项奖励经费管理办法》,履行征求公众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合法性前置审查等程序。

  (二)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按计划开展年度清理工作,未发现与上位法不一致、严于上位法或上级规定、需要清理的政策文件。

  (三)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组织5项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制定、征求公众意见、合法性审查、专家咨询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决定等决策程序合法有效。

  (四)发挥法律顾问合法性审查作用。街道司法所全程列席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参加会议299次。印发《沙井街道合法性集中审查工作规则》等6个文件,出具法律意见1371份,出具专项合法性审查意见153份。

  四、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一)落实街道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落实执业律师随队执法,发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作用,召开综合行政执法案件审理委员会6次,审议重大、疑难案件13宗。开展“场景式+授课式”培训17场。

  (二)加大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力度。开展工贸重点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有限空间作业、涉电镀工艺等领域专项整治。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发现并整改重大事故隐患、执法立案10宗。

  (三)探索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实行“4+N”捆绑作业常态化整治城中村市容环境卫生,对街道样本框内59个城中村开展整治行动。推行城管执法工作“温度”+“深度”双提升措施,建成门店外摆摊贩经营场所规范点6个。

  五、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

  (一)加强突发事件应对制度建设。健全应急预案管理,修订沙井街道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三防应急预案,指导19个社区制定“一页纸”预案。组织965人参加三防业务培训,开展48场三防演练。

  (二)提高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开展应急处置能力培训,落实“1+19+N”的快速指挥响应机制,督促落实内涝积水应急处置“一点一策”方案,全年汛期无明显积水、未发生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

  (三)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充实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开展防震应急疏散逃生演练、地面坍塌防治应急响应演练等2场,组织“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考试。

  六、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维护辖区和谐稳定

  (一)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开展矛盾纠纷季度分析研判,实行专职调解员分片区管理,指导社区开展调解工作,共调解案件3970宗,调解成功3574宗,挽回经济损失5501.29万元。 

  (二)做实行政调解工作。加大信访案件化解力度,开展常态化滚动式矛盾隐患排查,排查矛盾纠纷16699宗,化解16666宗,化解率99.80%。大力化解劳资纠纷,受理来访劳动案件1584宗,调解处理1472宗;受理劳动仲裁案件1775宗,结案1628件,调解结案765件。

  (三)积极化解行政争议。落实行政争议先行调解,行政诉讼案件1宗,经调解后原告自愿申请撤诉。积极调解行政复议,24宗行政复议案件均按时答复、按规定办结。

  七、发挥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作用,促进行政权力规范运行

  (一)接受司法、审计监督。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共84件,政协委员提案53件。开展司法建议、检察建议落实情况摸底。优化内审监督,提出建议432条。围绕工程建设、民生项目、集体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审计27个项目。

  (二)加强政府督查。根据《沙井街道督查督办工作制度》,督查督办区两重58件,办理回复网上投诉咨询75条。

  (三)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制约。主动公开执法投诉方式,妥善处理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开展街道行政执法职权下放重放轻管、涉企乱罚款问题等专项整治督查。

  (四)落实政务公开。公开政府各类信息共712条,办结信息公开申请1宗,及时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开展政府信息公开业务培训。

  八、完善科技保障措施,建设数字法治政府

  (一)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双公示平台公示执法案件544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综合窗口实现预约视频咨询、在线实时可视化咨询。

  (二)推进政务数据有序共享。成立街道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数字政府规划架构,开展AI+人工智能工作,完成公共数据语料集(训练类)数据征集。

  (三)推动治理智能化应用。完善“宝平安”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打造面向公众的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总入口。开发“壆岗在线”手机应用,推广智慧社区、数据共享等创新举措。

  九、2024年亮点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信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模式,入选“中国信用共建年度社会诚信实践案例”;二是率先建立合法性集中审查工作机制,印发《沙井街道合法性集中审查工作规则》等6个文件,实现街道合法性审查全覆盖。

  十、2023年存在问题的改进情况

  2023年主要存在问题:行政执法人员“在编不在岗”、执法人员信息维护不及时、法制审核人员比例不足、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要素缺失等。落实整改:一是2024年综合行政执法队新招录5名公务员,抽调借调在外干部全员返岗;二是安排专人动态更新系统执法人员信息;三是新增法制审核员,现有法制审核员5人,符合“三项制度”要求;四是开展法治报告自查,组织学习规范要求,提升质量。

  十一、2024年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法治政府建设统筹协调需进一步加强。各责任部门欠缺提前谋划主动性,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进度稍显滞后,工作亮点不突出。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审核)事权不够清晰、全流程闭环机制不够完善、法制专业力量资源整合不够。二是法治督察力度不够。开展街道法治督察工作次数较少、内容主要针对行政执法,督察不够全面有力。三是行政执法规范化有待强化。法治思维、法治意识不够强,综合行政执法力量和执法能力有待增强,案卷评查中出现执法案件音像记录不规范,行政复议案件因信息记录不准确被纠正,行政执法效果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尚有差距。四是重大行政决策管理能力仍有欠缺。街道重大行政决策工作推进机制有待完善,决策起草部门落实程序要求欠缺主动性,各部门深度参与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仍需完善,重大决策档案管理有待加强。五是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待进一步加强。受机构编制等客观因素影响,未配备专职的法治专员,部分单位缺少法律人才,从事法治工作人员法律知识结构也不够完备,法治队伍力量配备不足,落实专项法律事务能力有所欠缺。

  十二、2025年工作安排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各领域、全过程工作,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法治建设统筹谋划。统筹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落实法治建设各项举措,打造法治政府建设优秀项目,推动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治理实践。

  (三)提高依法行政决策能力。加强领导干部学法培训,完善法制审查机制,加强对各部门、社区的法律指导监督。制定街道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操作指引。

  (四)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执法监督协调机制,加强案件把关,规范执法重难点问题执法流程,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

  (五)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拓宽可视化应用服务,推进数据开放及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场景。依托线上线下渠道,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帮办导办服务,做好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建设,增强企业、群众满意度。

  (六)探索矛盾纠纷“一体化”调解。统筹街道“三调联动”“调援裁诉”“信访领导包销案”等调解资源,完善调解工作机制、健全调解网络,打造纠纷排查、化解、预警全闭环治理体系。

  专此报告。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