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好!欢迎参加本次关于梧桐山风景区的在线访谈活动。梧桐山作为深圳市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不仅以943.7米的“鹏城第一峰”著称,更是这座城市珍贵的生态绿肺和自然遗产。这片占地42.04平方公里的风景区,横跨罗湖、盐田、龙岗三区,以其独特的“山海湖一体、景城相融、纵览深港”的景观特色,成为了深圳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今天我们将围绕生态保护、游客服务、可持续发展三大核心,详细解答大家关心的议题。希望通过这次互动,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梧桐山在守护自然生态、优化游览体验方面的努力,也邀请大家共同参与,守护好我们身边的这颗“绿色明珠”。欢迎大家踊跃提问、咨询!
【随意】:毛棉杜鹃花会每年都举办吗?有什么看点?
【钟国锋】:梧桐山的毛棉杜鹃是深圳一大胜景,也是梧桐山的“明星”花卉,毛棉杜鹃花会已成功举办十届,是梧桐山的品牌活动,将长期举办下去。花会举办时间为每年3月中下旬至4月初,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届时前来赏花。梧桐山的毛棉杜鹃是世界上分布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原生乔木型高山杜鹃,也是世界上唯一自然分布于大都市市中心的大树杜鹃,形成了大尺度的、壮观的、国内面积最大的毛棉杜鹃景观,其最佳赏花点位于小梧桐万花屏、杜鹃谷、十里杜鹃。除毛棉杜鹃之外,梧桐山还有映山红、丁香杜鹃等其他杜鹃品种,映山红最佳观赏点在豆腐头,小梧桐的春鹃锦绣、夏鹃吐艳、东鹃织锦、好汉路的鹃屏迎宾等杜鹃景观也绚丽多彩,大家可以在梧桐山欣赏到丰富的杜鹃品种。
同时,毛棉杜鹃花会以梧桐山自然风光与毛棉杜鹃原生态群落景观为依托,融入丰富的文化活动,如杜鹃花艺术展、梧桐山音乐会、自然科普与赏花专场、古典文艺表演、低空花游等,欢迎大家来参与自然与艺术结合的花事盛宴。
【山野来信】:梧桐山树木这么多,你们是怎么保护的?秋冬天去爬梧桐山还能看到花吗?
【叶丽敏】:梧桐山森林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3.91%,这份绿意源自长期的保护和植树造林。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梧桐山封山育林,生态得到了全面恢复,目前整体林子已有原始森林的气势。自2004年以来,梧桐山累计种植各类苗木约40万株,从早期的山体复绿到特色景观植物种植,景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不断丰富,大梧桐好汉坡从“一片荒芜”到“一片绿海”就是最典型的生态修复案例。在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基础上,结合景区丰富的景观树种资源,我们积极开展乡土植物保育及开发利用,不断扩繁培育并回归种植毛棉杜鹃、吊钟花、豆梨、香港四照花等乡土植物。同时开展特色景观植物抚育,打造了杜鹃谷、万花屏、十里杜鹃、含笑谷等山林花海景观。如今,梧桐山已形成四季皆景的花木观赏时令:1-3月可赏吊钟花、豆梨、山苍子、红花荷,2-3月可赏深山含笑,3-4月可赏毛棉杜鹃、映山红,4-5月可赏黧蒴,5-6月可赏木荷,7-8月可赏野牡丹,9-10月可赏野菊,11-12月可赏大头茶、油茶,欢迎广大市民前来游览体验。
【可乐】:为什么要建设“深圳梧桐山-香港红花岭”生态廊道?
【叶丽敏】:梧桐山位于深圳市中心弥足珍贵的生态绿心,是“山海连城”一脊一带二十廊的结构中心,“山脊翠脉”从这里穿过,这里也是深港山水相连的天然纽带,生态本底十分优越。
深圳梧桐山与香港红花岭同属莲花山脉,长期的深港边防措施,导致两地生物多样性构成、植被和生态系统已经呈现出较大差异,影响了部分物种的种群健康发展。建设“深圳梧桐山-香港红花岭”生态廊道,旨在通过构建深港跨境生态连通纽带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实现两地生态系统从“割裂”到“共生”的跨越,具有以下重要意义:一是打破地理阻隔,为赤麂、小灵猫、豹猫等跨境活动的野生动物提供安全迁徙通道,缓解城市化对物种栖息地的碎片化影响,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二是推动深港两地在生态监测、植被修复等领域的标准对接与协同行动,形成“统一规划、联合管护”的跨境生态治理新模式。三是串联梧桐山、红花岭等生态资源,为两地居民提供高品质的跨境生态游憩空间,同时以生态廊道建设带动周边绿色产业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福祉的双赢。
【玫瑰】:梧桐山有哪些自然教育活动?未来还有什么新计划?
【叶丽敏】:近年来,梧桐山结合自己的场地特色、山野形态推出一系列更具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本土价值的自然教育活动,包括毛棉杜鹃花会特色导赏、深港生态廊道自然探索、特色景观植物导赏、自然教育径走读、户外安全与无痕山林、探秘夜观、生态观影与VR体验、寻迹梧桐游客打卡等主题活动,年均服务上万人次,极大地增强了公众的生态获得感与环境保护意识,不少市民从“看风景”变为“懂生态”。此外,为链接资源、丰富自然教育内容及形式,梧桐山风景区联合相关单位开展“梧桐山+”自然教育系列拓展活动,如与仙湖植物园共同开展导赏员培训、联合调查测绘中心开展VR骑行生态体验活动、联合市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开展救助鸟儿的故事及探秘野生动物救助活动,深受广大市民欢迎。
未来,梧桐山自然教育活动的组织将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常态化开展现有活动;二是加大力度举办“梧桐山+”自然教育活动,计划联合仙湖植物园共享植物保育知识、在梧桐山艺术小镇融入自然美学创作、联合大鹏半岛国家地质自然公园解读地质科学和山林生态、与兰科中心开展濒危兰花保育科普行动等;三是结合森林文化周等主题开展“顶峰相见”、登高赛等徒步活动。另外,11月2日我们将联合“自然之友”开展徒步和清洁山野活动,通过讲述自然山野和户外安全知识、捡拾山野间垃圾,引导市民学习并实践无痕山野理念。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关注“梧桐山风景区”公众号,积极参与并提出宝贵意见。
【与狼共舞】:我是爬山的爱好者,近来见过梧桐山野猪向游客讨食的现象,其实这也反映了野生动物栖息地受压缩的问题。管理部门将如何确保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处?
【钟国锋】:近几年,梧桐山已成为市民休闲出游的热门选择,与此同时,随着梧桐山自然生态保护的加强,景区内野生动物持续繁育,数量逐年增多,尤其是野猪数量较多。对动物而言,过度的噪音和人为干扰会改变野生动物的行为模式,迫使它们避开核心活动区,影响其觅食、繁殖和休息。景区野猪数量增多,游客投喂野猪现象时有发生,成为景区管理和野生动物保护的一大挑战。对此我们开展动植物资源调查、野生动物监测,以掌握动植物种群动态变化情况。根据监测数据,科学划定并严格保护生态核心区,通过设置围栏、引导标识等方式减少游客误入,同时加大巡查力度,严厉禁止夜爬、投喂野生动物等行为。我们也持续开展生态导览和科普活动,加强宣传,倡导“无痕山林”,借此机会,我们也呼吁大家践行“无痕山林”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不打扰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家住盐田】:最近爬梧桐山就感觉路两边好多塑料瓶和零食包装袋等垃圾,请问贵单位能不能加强监督管理,对不讲文明的游客进行处罚?
【叶丽敏】:为应对游客激增带来的环境卫生压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制定节假日应急预案。根据预测的人流量,动态调配保洁力量,重点加强热门登山道、景点区域的垃圾清扫与转运频次,峰值过后加大清理广度。二是加强跨部门协同与规范管理。强化安保、执法等部门协作,整治乱摆卖现象;明确景区活动主办方的卫生责任,确保活动完毕后场地及时清理。三是进一步强化环保宣传引导。探索开展志愿者活动,试行“垃圾带下山”奖励机制,以激励环保行为;通过增设反光提示牌加强文明宣传,引导游客共建共享洁净游览环境。管理处也将进一步优化监管制度。在此也呼吁广大市民游客,主动将垃圾带下山,共同守护梧桐山的优美环境。
【深圳没有冬天】:听说梧桐山有些区域在试点“非核心区利用”,这是在做什么?
【武小平】:是的。这是根据国家部委支持深圳进一步全面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部署而开展的关于梧桐山风景区非核心区域合理有效利用模式的试点。其核心是在严格遵循“保护优先,适度利用”原则的前提下,在核心景区以外的范围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活动,满足市民观察、感知、体验和探索自然的需求,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机制。目前已开展包括VR生态教育、毛棉杜鹃花会特色导赏、深港生态廊道探秘、自然教育径走读等多样化特色活动,同时联合多所院校、单位开展“梧桐山+”自然教育拓展活动。未来,我们将会积极引入“AI+”“无人+”等智能技术,打造更加丰富多元的自然教育场景,增强互动体验与科普深度;同时,积极推进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升级,全面提升游客游览的舒适度、安全感与满意度。
【小米椒】:请问去梧桐山游玩有什么好用的官方app或者小程序吗?
【叶丽敏】:梧桐山风景区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关于风景区的景点介绍、主要活动、游玩信息都会在公众号上进行发布,请关注“梧桐山风景区”公众号,获取您需要的信息。
【泡泡】:梧桐山这么高,老人和孩子爬起来很累,有没有公交车上山?
【钟国锋:为保护游客的游览安全以及景区生态资源,景区内部道路严格限制机动车辆进出。景区内游览方式主要为步行游览。为缓解游客登山困难的实际问题,梧桐山风景区于2024年1月26日起在梧桐山北路开通“梧桐云巴”山顶试运行线路,线路设置小梧桐广场、凤凰台、蝴蝶谷、海博林广场等4对站点;于2025年10月1日起试运行梧桐山南接驳线,线路自梧桐山南地铁站至梧桐山凌云道登山口,游客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乘坐。我们将继续寻求其他安全、便捷的游客上山途径。
【自由风】:请问梧桐山晚上可以爬山吗?
【钟国锋】:目前,梧桐山风景区对外开放时间为每日6:00-19:00。梧桐山生物多样性丰富,现有记录陆生脊椎动物72科251种,高等植物253科943属1924种,许多野生动物会于夜间出行、活动,夜爬带来的手电光束、人声喧哗,会严重干扰区域内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与植物群落的夜间生理活动,破坏其赖以生存的宁静暗夜环境;同时,夜间登山能见度低,极易引发安全事故,且夜爬活动开辟野路野径造成黄土裸露,破坏植被结构导致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为保护景区野生动植物正常栖息环境,保障游客人身安全和周边居民夜间休息环境,梧桐山暂未开放夜间登山。敬请广大市民游客理解并配合景区管理规定,合理安排登山游览时间,共同守护梧桐山的生态环境。
【我不是马冬梅】:深圳地区台风、暴雨天气频发,景区有什么保护游客的应急抢险措施?
【叶丽敏】:我们已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始终将游客与工作人员的安全置于首位,如遇强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立即暂停非应急作业,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二是应急抢险人员在岗待命,配备专业设备和物资,一旦发生险情可第一时间开展救援与抢修工作。定期检查维护油锯、安全绳等抢险工具,确保设备完好、随时可用,以应对各类突发险情。三是根据天气预报,在极端天气来临前,重点清理和维护截排水沟等设施,确保景区排水系统畅通。同时,对景区树木的枯枝及易折枝干进行修剪和加固,及时消除高空坠物风险。四是在天气状况稳定后,工作人员将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及时清理主干道及步道上的倒伏树木、杂物,并疏通排水设施,全力保障景区秩序尽快恢复。
同时,梧桐山风景区有一支联合救援队,是由景区管理机构、消防、公安、120急救中心、深圳航空救援系统以及深圳公益救援队、蓝天救援队等民间组织共同组成,常驻景区协同开展应急救援,确保出现险情时可以快速响应处置,切实保障游客人身安全。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在线访谈活动到此结束。直播结束后我们将把本次的直播实录公布在网站“互动交流”下的“在线访谈”栏目中,以供大家查询。感谢各位网友的积极参与,感谢广大市民的关注和支持。谢谢各位嘉宾的参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