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访谈

您现在的位置 互动交流 > 区政府、部门访谈

山海连城 云起梧桐

图片资料
嘉宾: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地区规划处处长严震宇
嘉宾: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地区规划处处长严震宇
嘉宾:大梧桐生态融合区罗湖区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罗湖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林海伟
嘉宾:大梧桐生态融合区罗湖区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罗湖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林海伟
嘉宾: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事长俞露
嘉宾: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事长俞露
嘉宾:中国新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董观志
嘉宾:中国新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董观志
主题 山海连城 云起梧桐
时间 2025年10月27日10:15
嘉宾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地区规划处处长严震宇,大梧桐生态融合区罗湖区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罗湖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林海伟,以及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事长俞露,中国新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董观志等
主办单位 罗湖区
实录内容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们,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地区规划处处长严震宇,大梧桐生态融合区罗湖区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罗湖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林海伟,以及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事长俞露,中国新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董观志,共同带来“山海连城 云起梧桐”主题发布,大家欢迎。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地区规划处处长严震宇:尊敬的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关注大梧桐发展的市民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严震宇,非常荣幸在今天这个重要场合,发布大梧桐生态融合区空间规划纲要,与大家共同开启大梧桐生态融合区的崭新篇章。下面我介绍一下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一、什么是大梧桐生态融合区,我们为何要建设大梧桐生态融合区?相信在座的很多朋友,都曾登临过梧桐山,领略过“鹏城第一峰”的壮阔。这片位于深圳市中心弥足珍贵的生态绿心,是“山海连城”一脊一带二十廊的结构中心,“山脊翠脉”从这里穿过,这里也是深港山水相连的天然纽带,生态本底十分优越。这次纲要谋划的范围,南临香港新界山脉,北至罗湖区行政边界,东临盐田沙头角,西至布心山,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涵盖了全市唯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梧桐山及山下7.7平方公里重点提升区域,还有仙湖植物园、弘法寺、深圳水库等重要的自然人文景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过去,我们守住了这里的大美山水本底,但片区的大望、梧桐山等社区,亟须通过绿色转型实现人居环境的改善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将严格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让当地居民共享生态保护带来的红利,也让市民能够更好地亲近自然、享受自然,实现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因此,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把大梧桐定为全市唯一一个以“生态”为主题的重点片区。我们不走大拆大建的老路,而是要探索一条“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新路,为深圳、为大湾区打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活样板。二、我们要将大梧桐建成什么样?我想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打好生态牌,这里将是一个“都会中超大号的中央公园”,让每个人都能推窗见绿、漫步自然。我们会打通绿道、修复水系,让大家能更便捷地走进来,骑行、徒步、露营,感受真正的“森呼吸”。第二,打好转化牌,这里将是一处“藏在风景中的科创文旅乐园”,让好风景孕育新经济。一方面,依托绝佳的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文旅、康养度假、自然教育、低空经济等绿色产业;另一方面,借助仙湖植物园、兰科中心的科研实力,引导生物科技、大健康等创新产业集聚,打造融入山水风景中的绿色创新高地。第三,打好民生牌,这里将是“透在山谷里的理想宜居家园”。山下的大望、梧桐山社区,将会通过有机更新,变成有烟火气、有文化味、有活力的特色街区。未来,住在这里的居民,不仅能享受更好的教育、医疗、养老配套,还能在家门口参与到文旅服务中,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空间布局上,我们规划了“山水园城,四区融合”的总体格局:南侧以梧桐山风景区为主体,以自然游憩为基调,规划了三个片区:其中“山林保育观光区”依托梧桐山主峰,提供山林观光、郊野探险、动植物研学等生态体验;“环湖生态涵养区”围绕水库沿线公园及绿道等设施,突出滨湖游赏,健身娱乐、亲水空间等功能;“仙湖科教文旅区”依托仙湖植物园与弘法寺,营造佛禅文化、植物观赏等特色体验。北侧规划了生态融合提升区:这是实现“景城融合”的关键区域。我们进一步细化了“三街区、两绿谷”的空间结构。“三街区”包括水岸休闲街区、生态科创街区、山麓文创街区。它们将以大望、梧桐山社区为基础,通过有机更新,植入文旅服务、创意产业、精品民宿等功能,成为充满市井活力与创新动能的板块。“两绿谷”即茂林康养谷与花溪研学谷。我们将保育北部郊野森林湿地,低密度、小尺度地布局自然教育、森林康养、特色酒店等项目,提供深度生态体验。三、我们将如何实现这幅蓝图?为实现美好的愿景目标,我们制定了系统性的指引,涵盖生态、交通、产业、风貌等方面,重点如下:(一)生态筑基:实施高标准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未来我们将把局部生态工程与广域的森林抚育、水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自然修复措施有机结合,巩固区域生态环境本底与质量。一方面,市政府经科学论证,已确定将在片区开展沙湾河及深圳水库水质保障等必要的环境工程。完成后,将大幅提升深圳水库及周边水环境的安全与韧性水平,造福深港两地居民。另外,我们还将进一步打造生物多样性友好型城区,通过制定“动物回家”计划,探索打通深圳梧桐山—香港红花岭之间的生态走廊,建立微型自然保护地,促进深港生态跨境合作共享,让更多珍稀动植物能在这里安家。未来市民在这里将有更多机会与豹猫、赤腹松鼠等明星动物不期而遇。(二)交通引领:构建“多层次、绿色智慧”的出行体系。为提升区域可达性,我们已拓宽重建了长期以来唯一进出片区的大望桥,未来还将增加东部过境高速大望立交、龙过水立交等对外交通节点,整体实现“南进南出,北进北出,景城互联”的道路交通体系。未来这里将更多倡导绿色出行方式,研究引入小运量、无人驾驶、低空飞行相结合的特色观光体验型公共交通体系。围绕进出片区的关键节点,也将建设若干处便于游客停车换乘的交通中心,提供直达名胜区的旅游观光线,让大家上山下山不再难。目前,已开通梧桐山景区至北侧的低空飞行线路,欢迎市民朋友来打卡体验。除了交通硬件提升,片区也将因地制宜进行智慧化的交通管理,控制梧桐山景区外来机动车流量,优化出行体验。(三)特色活力营造:演绎和融入特色文旅新体验。一方面,以山海连城远足径为主线,织补全域游径,贯通环深圳水库30公里绿道,重点谋划祈福步道、植物学家步道和杜鹃步道三条特色步道。将历史人文场所活化与城中村街巷营造融入其中,打造连山达水、趣味舒适、人文体验的公共活力网络。另一方面,强调挖掘沿线生态特色与文化底蕴,将文化保育与文旅休闲结合。除了继续扩大毛棉杜鹃花会、梧桐山音乐会等品牌活动影响力,将进一步发展禅修康养、主题露营、野奢酒店、精品民宿集群,打造旅居目的地。比如将片区散点分布的古树古木、刘玉财炮楼等文物资源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结合,引导塑造现代生活场景,融入文旅项目与活动,培育梧桐旅游品牌等。此外,我们还将依托仙湖植物园、兰科中心等平台,吸引生物技术、大健康、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落户。同时共建深港生态科研平台,利用弘法寺等文化载体,推动文化交流与文旅合作,打造深港跨境生态文旅示范区。这部分稍后指挥部林局会向大家详细展开介绍。(四)景观风貌塑造:充分体现“山水色”“岭南味”和“梧桐韵”。为了让市民能从最佳角度观赏“山、海、城”交融的景色,我们规划将构建多维的视景系统。重点结合游憩网络,串联特色观景点,未来将在梧桐山上选址布局多个360度观景平台,放大这里的自然之美。站在梧桐山景区俯瞰,将能感受到“绿野栖境”“湖光画境”“密林仙境”“趣城乐境”等大地景观。此外,规划还明确以景定城营建准则,未来所有新建项目的高度、形态和密度将严格把控,确保建筑群错落有致,以小尺度、低姿态与山形水势有机融合。同时注重对既有城区环境的景观提升。从街巷、建筑屋顶、第六立面等细节进行风貌引导,鼓励屋顶绿化、公共空间营造,让城区景观为自然山水增色。(五)实施保障方面:创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机制。作为全市唯一的生态型重点片区,未来我们将完善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健全重大事项会商机制,引入“总规划师和总建筑师”制度等方式,确保生态融合区高质量保护与发展、高效能管理与建设。针对梧桐山风景名胜区,我们将以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全面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探索非核心区合理有效利用模式。北侧重点提升区,待发展条件成熟后,我们将邀请有行业影响力的景观、建筑设计等领域专家领衔设计营建,确保一流建设品质。片区开发运营我们将采用“政企合作”模式,鼓励城市运营商整体开发运营。同时,特别注重“社区自改、共同缔造”,引导居民参与民宿经营、文旅服务,制定村民自改计划,建立整治提升专项资金,让发展成果惠及本地居民。以上就是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让我们共同期待,不久的将来,一个“山水更可亲近、产业更有活力、社区更有温度”的大梧桐,将成为深圳最闪亮的生态名片!

  主持人:听完严处的介绍让我们更加期待这一景观,下面有请梧桐生态融合区罗湖区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罗湖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林海伟向大家介绍大梧桐片区文旅发展的规划与蓝图。

  大梧桐生态融合区罗湖区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罗湖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林海伟:各位来宾和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大梧桐生态融合区罗湖区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罗湖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林海伟。刚才市规自局已详细解读了《大梧桐生态融合区空间规划纲要》主要内容,这为片区发展明确了清晰的空间框架和规划指引。接下来,我就以这份规划蓝图为基础,围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旅示范区”这一愿景,以“山海连城、云起梧桐”为主题,向大家介绍大梧桐片区文旅发展的规划与蓝图。梧桐山作为鹏城第一峰,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梧桐山及周边丰富的资源禀赋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和整合。不同于国内其他孤立型山岳型景区,梧桐山是国内少有的位于一线城市中心城区的生态宝地,也是深圳“山海相拥、城林交融”城市风貌的核心纽带。这里能同时俯瞰“山、海、城”全景的观景地,有深圳标志性自然奇观“梧桐烟云”,更有深圳春季生态名片、全球唯一超大城市中心的成片高山乔木杜鹃。除了山上,山下还有深圳水库、仙湖植物园、弘法寺、兰科中心等人文资源。为了更好统筹整个大梧桐区域的资源,大梧桐生态融合区于去年正式成为市级重点区域,并成立了市级指挥部,加强整个片区的开发建设统筹。随着空间纲要的正式发布,片区开发建设将驶上快车道。现在我们基于片区丰富的资源禀赋,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旅示范区”这一未来愿景,具体来讲就是聚焦文旅产业,通过为大家提供集运动体验、康养休闲、生态观光、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多元化文旅服务,将片区打造成“四个地”,即深圳户外运动目的地、湾区康养度假引领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地,以及新质文旅产业新高地。首先是打造深圳户外运动目的地:从休闲到极限,满足多元需求。我们将整合梧桐山、深圳水库、正坑水碧道、梧桐山河等山水资源,以及东湖公园、仙桐体育公园等周边6大公园,构建集山地运动、自然探索、水上运动于一体全业态的户外运动体系,让不同需求的游客都能找到“心头好”:1.建设山脊绿廊鲲鹏径。【鲲鹏径十段(东湖公园-望桐新路登山口)11公里;鲲鹏径十一段(望桐新路登山口-谭仙公庙)12.5公里】通过标准化与智能化手段,精心设计各个打卡点,为鲲鹏径品牌注入灵魂,打造深圳最高水准的户外徒步线路。其中有强化自然教育和互动体验的线路,将梧桐山自然资源通过VR导览、自然观察手册、户外课堂等形式呈现出来,为游客提供自然观察服务;有进行难度分级和特色分类的登山径,参考国际分级标准,绘制趣味导览图,引导游客体验特色景观和节点,如观日出云海、户外野攀、崖壁瀑布等;未来还将在这里举办“山海競·鲲鹏”户外挑战赛,集合越野跑、山地自行车、皮划艇、公开水域游泳等运动项目,打造“从摩天楼群到山海线”无缝串联的城市自然穿越赛,实现“全民运动+全域场景”的运动生态新范式。2.打造环深圳水库深港骑行径。现在一期线路6.1公里已开放,二期、三期正在建设,明年全线建成后将串联淘金山绿道、环深圳水库绿道、梧桐绿道,形成30公里环水库骑行径;后续还将贯通梧桐山-香港红花岭-香港大美督山海绿道,举办“跨深港城市自行车挑战赛”等赛事。沿线建骑行驿站、引入健康餐饮,引入国家级自行车赛事,激活“体育+商业”场景。3.构建360°多层级城市观景看台。结合现有的淘金山绿道、梧桐阁、大望桥等观景点,建设360°环绕VR展望台,未来探索改造更多观景平台,构建多层次、网络化的山-城-海眺望体系,让市民游客们更好地体验“山海连城·云起梧桐”。4.打造专业极限挑战路线。利用梧桐山丰富的山体地貌特征,开发燕子崖攀岩段、横排岭-百丈崖攀岩段、望桐露营地-梧桐山水厂-大梧桐-好汉坡-杜鹃谷广场环线,打造21.8公里越野环线,引入深圳100越野赛、夜间挑战赛等品牌赛事,逐步建设成顶级户外赛事举办地,构建融合文体旅商的产业生态。二是建设湾区康养度假引领地:营造大隐于市的山野沉浸体验。凭借地处中心城区“城市绿肺”的地理优势,我们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度假圈”战略规划,全力将大梧桐建设成高品质微度假目的地,为湾区市民在快节奏都市生活中营造一处放松身心的休憩空间。1.建设野奢度假酒店群,在大望梧桐北侧25公顷用地引入顶级品牌,秉持“建筑即景观”的理念,融合轻奢度假、自然疗愈、亲子休闲等元素,让酒店与山林相融。2.打造高端精品民宿群,以现有12家本土民宿为基础,通过“民宿+艺术”“民宿+禅修”改造,形成差异化产品,满足“慢生活”需求。3.创建湾区级主题露营群,依托望桐营地等7万平方米现有场地,推动“露营经济”产业融合及“大梧桐营集”品牌建设,构建“露营+”配套完善设施,提升舒适度。4.营建多元美食特色街区,以“素食+深港美食”为主线,建设“梧桐坊”街区,引进多元餐饮,推动品牌开设特色店,打造“梧桐食素”体验。5.创新禅修疗愈度假方式,依托弘法寺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深度融合禅修理念与度假体验;联动罗湖中医院,打造以年轻人方式解锁中医药膳的新体验;与非遗艺术、国潮品牌融合,创新弘法寺祈福文创产品。三是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地:生态与科普融合的自然课堂。依托片区丰富自然资源与良好生态基础,我们将利用生物种类多、跨境合作便利、科研保护能力强的优势,建成国际一流生物多样性保护前沿阵地,打响 “大梧桐生态” 国际品牌,争取成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地区。1.申报国家植物园,整合仙湖植物园与兰科中心资源,深化植物国际交流。以亚热带、热带植物收集保育为主,建设3-5个世界级专类园(如苏铁园、蕨类园)及湿地植物、乡土树木等国家级专类园,持续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与科普展,增强国际吸引力。2.构建深港生态廊道,落实“深圳梧桐山-香港红花岭”生态廊道建设工作。修建生态廊桥、动物涵洞、“生物直通车”,推进水系联通;建设生态教育场馆,展现深港生态共同体。3.擦亮毛棉杜鹃IP名片,在现有超10万株种植基础上,继续扩大核心种植区,沿登山径打造杜鹃景观林;山下种植“宫粉紫荆+凤凰木”延长花期,通过举办低空花游、国际杜鹃花会等文旅活动,打造全国闻名的梧桐山文化符号。4.谋划夜间自然观察乐园,依托大望北侧地块、正坑水西侧生态自然空间,打造集夜游、观察与生态体验于一体的夜间自然观察乐园。5.推动仙湖植物园创建5A级景区,完善酒店、停车、交通配套,联动梧桐山、弘法寺策划“山海禅意”线路和主题活动,共同塑造“大梧桐生态旅游”的金名片。6.创办梧桐山自然教育研学体系,引入中国国家地理课程,以梧桐阁、深港生态教育中心为载体,构建“山上—山下、日间—夜间”联动研学网络。四是培育新质文旅产业新高地,成为激活资源的新型消费地。我们将科学规划水源保护区调整后释放的新增土地空间,重点发展会展旅游,配套影视表演、文创艺术、空中观光等特色项目,建设一个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质旅游消费场所。1.发展会奖旅游,在片区北侧地块建设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梧桐山论坛、深港生态盛会等会议论坛。2.策划影视演艺,将存量厂房改造为短视频拍摄场景,与平台合作策划自然生活慢综艺,建成内容创作基地。3.拓展低空文旅,建设翠湖、网球中心等起降点,丰富赏花、观光、婚恋等主题航线;布局无人机基地,拓展航拍、培训等业务。4.升级文创产业,围绕非遗、运动、数字业态,改造存量厂房成文创综合体,推动文旅深度融合。5.完善基础配套,推进梧桐山南北侧上山道路改造,开通智慧云巴和市区直达巴士,实现“上山易、出行便”。建立智慧旅游平台,构建保护性开放机制。未来的大梧桐,将升级为“吃住学、游娱运”一站式体验的完整生态,营造“大隐隐于市、小隐在梧桐”的理想生活。在这里,“吃”有不同风味的美食街区;“住”有野奢酒店、康养酒店、精品民宿和露营地等多种选择;“学”可依托国家植物园、梧桐阁、深港生态科技教育中心等项目提供丰富生态研学产品;“游娱”有梧桐山、5A级景区、弘法寺等;“运动”则有各类极限挑战赛,以及徒步、探险与骑行等既时尚、又富有挑战的深度体验。我们诚挚邀请大家常来大梧桐,感受山水之美;也欢迎企业单位全面参与片区建设,共筑深圳文旅“新名片”、湾区生态“新标杆”。

  主持人:感谢林局的精彩分享,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未来这“吃住学、游娱运”一站式体验新地标。接下来有请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俞露为大家发布。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事长俞露: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作为空间规划纲要的编制单位代表,非常荣幸能在此对大梧桐生态融合区建言献策。刚才领导详细介绍了空间规划纲要,在自然界,“融合”是生命进化的重要驱动力。在我看来,它不仅仅是一个空间规划,更是一次关于城市发展哲学、区域合作模式和城市营建范式的深刻思考。接下来我就自然融合、深港融合、风景融合,三个“融合”进行补充:一是自然融合。这里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圳注脚。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全市唯一的“生态型”重点发展片区,如何将大望梧桐片区兼有的自然生态保护利用、生态空间价值转化、城中村社区发展营造、历史文化特色保育活化等多方面命题统筹谋划好,在深圳是一次难能可贵的生态文明建设先行探索。回到今天发布的纲要本身,不同于以往侧重空间拓展和产业发展的规划,这里更侧重于以“生态+”方式对全要素空间资源进行统筹部署,统筹好名胜区与非名胜区的空间、功能及风貌关系,将工程设施与广域自然韧性体系“灰绿”结合,形成点线面融合的生态海绵基础设施体系。把生态作为片区核心价值,用更具可持续性,融合式的发展理念谋篇布局。让自然真正融合“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让自然力成为片区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创新探索城市中心规模化生态空间治理新模式。二是深港融合。这里是深港生态融合发展的战略支点。深圳山海连城计划已成为我市生态与文旅的一张名片,当前已建构了“一脊一带二十廊”生态魅力活力骨架。大梧桐片区难得在都会中心之畔,保留了近千米海拔,几十平方公里规模化的山湖自然风光名胜,作为最中心的生态段落。在《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中,探讨共筑“双城三圈”,在经济、创科、民生和生态环境等多层次、多维度与深圳跨境衔接合作。前海、河套、沙头角等区域,侧重在金融、科创、消费领域探索深港合作。大梧桐作为粤港两地重要的陆路生态节点,是两地在生态空间保育,生态旅游与生态创新合作发展的关键区域。《纲要》中引导的跨境水生态治理,跨境多样性保护,制定“动物回家”计划,探索梧桐山—红花岭生态廊道共建、跨境共游等方向与场景,是实现深圳的鲲鹏径与香港的麦理浩径的连通,“山海连城”走向“山海连湾”的进一步探索。三是风景融合。以“好的山水风景”孕育“新质动能”。我们希望让好风景成为片区发展文旅新经济的驱动力。以“文旅+创新”驱动生态价值实现,打造城市中央的文旅胜地与生态科技创新平台。营造山湖生境与梧桐八景特色,以陆空联动的多维游赏与视景系统,拓展山海连城体验与活力维度,融入满足人民亲自然,原真体验、高附加值的生态休闲、文化旅游等产品和服务等。按照以形定量,以景定城的原则,未来这里的城市营建注重以小尺度,低调姿态融入山水自然景观,追求让大风景与小场景相得益彰,营造碧草花溪的生态山谷、自然灵动的特色群落、尺度宜人的文创社区,起伏舒展的科技小镇、岭南韵味的街区客厅,打造隐于山水、各美其美的山水园城特色风貌。今天发布的规划纲要,是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示范性的重要文件。以大梧桐为支点,撬动的是深港深度融合的新维度,是粤港澳大湾区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一步。相信通过科学的精神、合作的诚意和创新的勇气,未来这份美好的蓝图将变为生动的现实,真正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生态内涵的“深圳范例”。

  主持人:感谢俞董的分享,让我们了解“融合”这一生命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下面有请董院为我们带来分享。

  中国新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董观志: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受邀参加本次发布活动,共同见证大梧桐生态融合区的崭新篇章。这不仅是片区发展的里程碑,更是我们以深圳改革开放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旅示范区的一项创新实践。仙湖叠翠乐逍遥,梧桐巍峨祥云飘。鹏城文旅涌春潮,此间风华正自豪。《大梧桐生态融合区空间规划纲要》的出台,正成为把握生态文明与区域协调发展新机遇的关键抓手。该纲要不仅是落实深圳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度假目的地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引领罗湖未来发展的核心行动纲领之一。蓝图已绘就,我们坚信未来通过聚焦短板、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大梧桐片区将稳步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旅示范区。为何我们对此充满信心?这源于片区四大与生俱来的优势、三大时代赋予的有利条件、两大至关重要的基础保障。四大优势,是这片土地得天独厚的禀赋:第一,我们拥有无与伦比的“城市之心”。片区坐落在深圳市中心,这不是普通的区位,这是寸土寸金的战略要地,是繁华与自然交汇的梦想之地。第二,我们拥有顶天立地的“城市之巅”。梧桐山是深圳的最高峰,它不只是山,它是我们这座城市挑战自我的精神符号,站在这里,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与气魄。第三,我们拥有震撼人心的“山海画廊”。在这里,你可以纵览山、海、城交织的壮丽画卷,这是一种大开大合、气象万千的湾区景致,是深圳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第四,我们拥有生机盎然的“绿色宝库”。这里保存着天生丽质、富有疗愈力的生物多样性,是一片不可多得的城市绿肺和天然氧吧。三大有利条件,是时代机遇汇聚于此的证明:这包括深圳1700多万常住人口强劲的文旅消费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超8600万人口的优质客源市场,以及通过高速铁路、公路和航空网络从全国乃至全球汇聚而来的庞大潜在消费群体。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而大梧桐生态融合区,正位于这个巨大市场的中心。面对如此充沛的客源,它无疑是文旅产业的首选之地。两大基础保障,为未来发展筑牢根基:一是构建便捷高效交通网络的坚定行动。随着未来大望立交、龙过水立交关键对外交通节点的开通,片区交通设施的完善,未来通过公交、自驾或地铁均可轻松便捷地抵达;二是强力推动沙湾截排二期工程,实现片区降准和宝贵建设空间的释放。湾区势能,得天独厚;市场潜能,空间广阔;场景体验,独具一格;发展前景,未来可期。在《大梧桐生态融合区空间规划纲要》的指导下,片区正系统整合梧桐山、深圳水库等山水精华与仙湖植物园、东湖公园等人文胜地,构建起以生态优先为基,以野趣轻奢为径,以康养疗愈为韵,全面赋能运动、露营、研学、文创等旅游业态,致力打造户外运动目的地、康养度假引领地、生态文明示范地与文旅产业新高地这“四地”标杆。前路值得期待,前行必有精彩——迈步而上,则山高人为峰。深港山海相约第一峰,南国五岭归海最殊胜,祝愿大梧桐生态融合区宏图大展、万事圆成!今天的发布会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提问:请问此次改造是否有当地居民参与?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地区规划处处长严震宇:我们引导居民参与民宿经营、文旅服务,制定村民自改计划,建立整治提升专项资金,让发展成果惠及本地居民。

  提问:我非常喜欢参加户外挑战活动,请问是否会开发此类路线?

  大梧桐生态融合区罗湖区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罗湖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林海伟:我们将打造专业极限挑战路线。利用梧桐山丰富的山体地貌特征,开发燕子崖攀岩段、横排岭-百丈崖攀岩段、望桐露营地-梧桐山水厂-大梧桐-好汉坡-杜鹃谷广场环线,打造21.8公里越野环线,引入深圳100越野赛、夜间挑战赛等品牌赛事,逐步建设成顶级户外赛事举办地,构建融合文体旅商的产业生态。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