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实情况公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五公开专栏 > 结果公开 > 落实情况公开

南山区科创局(科协)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南山区科技创新局 信息提供日期:2022-01-11 17:52 【字体: 视力保护色:

  2021年,区科创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自立自强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支撑作用,全力推动南山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加速推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重大项目,源头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持续推进科教城总体规划。会同市规资部门加快推进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和科教城各片区法定图则修编工作,为科教城规划建设提供空间保障;积极推行总设计师机制,统筹片区整体规划、各项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提升科教城整体规划建设质量。二是加速建设鹏城实验室。市政府全力支持鹏城实验室建设发展,市财政已投入和立项的实验室运行和建设费总额逾110亿元,鹏城实验室石壁龙园区规划总体用地约 2039亩,一期工程已正式全面进场施工;建成“鹏城云脑”“鹏城靶场”“鹏城云网”“鹏城生态”等四大科学基础设施,其中鹏城云脑Ⅱ由鹏城实验室与华为共同研发,经国际权威测试,其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IO500和AIPerf500成绩稳居世界排行榜榜首。三是布局建设创新平台。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范围内国家、省、市级创新载体已达到519家。深圳首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落地建设;成立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许可审查中心医疗器械审评认证部,承接省级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评事项;高标准规划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融合创新中心,分版块布局引进重要特色平台和服务载体,首批引入国际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应用研究育苗平台、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联盟,面向产业需求,提供概念验证、创业孵化、成果转化、金融赋能等优质服务。加强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紧密合作,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南山。四是高校资源加快集聚。深圳市人民政府与香港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在深圳设立港大校园,选址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石壁龙片区;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获批教育部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筹建单位;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永久校区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全过程设计招标。

  (二)持续发挥科技创新资金政策引导作用,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

  一是完善科技资金政策。通过搭建“一个资金、五个专项、二十一个类别”的科技政策体系,包括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创新生态营造、重点产业发展和知识产权提升五大部分,切实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对产业的综合引领作用,构建全链条科技政策体系。开展实施企业研发投入支持计划、科技金融贴息资助计划、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倍增支持计划等项目,全年拨付资金11.97亿元,资助项目4448项,惠及企业超过3000家;其中,科技金融贷款利息补贴1.56亿元,拉动社会贷款72.3亿元,解决857家企业融资难题,企业研发投入支持计划660家,资助金额共计2.59亿元。二是加强政策宣传辅导。聚焦行业需求,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优势为目的,组织开展政策解读工作,做好企业政策申报引导工作,同时参照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标准建立企业储备库,加大培育重点软件企业;鼓励企业参与国际鼓励的软件企业评估;加强知识产权布局和申报等服务,提升企业认定优势。三是持续释放产业空间。西丽高铁新城建设全力开展,留仙洞总部基地建设如火如荼,累计完成约460万㎡空间出让,万科云城、创智云城一期、天珑大厦已建成入住,全市首个联建总部大楼正式落地,云科技大厦、大疆天空之城、传音大厦、乐普大厦等项目已基本完工,南山科技创新中心正加快建设。深港科学园项目选址白石岭片区,已顺利立项进入设计阶段。国际创新谷、生命科技产业园投入使用。以百旺信工业园为试点,按照“一产一园”模式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园,探索集体股份公司土地利用新路径,打造环高校科研机构和中试熟化和高端制造专业空间,构建“产业总部+转化制造基地”10公里产业带。四是区域创新成果丰硕。在2021年11月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南山区科技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共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占全市获奖项目的69%。在2021年5月颁发的202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南山区企业获奖30项,占全市的56.6%。在科技进步奖类目中,深圳大学和腾讯科技团队共同参与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策略与临床诊治”项目获得特等奖。在2021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授奖中,南山区企业获奖39项,约占全市40%。其中中兴通讯、先健科技、腾讯科技的3项专利分别获得金奖,获奖数量占全市60%;迈瑞、深信服、中国国际海运公司、大疆创新、创维的5项专利分别获得银奖,获奖数量占全市66.7%。

  (三)全面谋划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布局,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赋能

  一是做好总体规划。围绕市里对南山区布局的1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7大未来产业集群,完善“六个一”工作体系,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培育新的增长点,压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二是生物医药重点推进。深入研究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规律,围绕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的方向指引,紧密把握深圳市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红利,出台《南山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领航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与《南山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领航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性文件,惠及企业近百家。三是布局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稳步推进益诺思安全评价中心、小分子药CRO公共服务平台等重大项目落地南山,区属国企与行业龙头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供IC设计原型评估验证、版图布局、功能仿真等软硬件服务和专业技术指导。推动打造水源三村客家创客小镇、平山人才小镇,推动生产、居住功能复合叠加。四是金融赋能成效明显。南山科技金融在线平台累计为5800多家高成长型企业提供超过300亿元的贷款支持;成功推出三期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金额 9.75亿元,目前正在加快推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专项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加强对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力度,会同汇通金控公司,基本完成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成果转化基金设立工作,支持科技创新概念在南山落地成技术,技术转化为产品,产品发展成产业。

  (四)着力促进创新创业环境升级,辖区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

  一是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仲裁中心正式揭牌,为辖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多元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方案。截至11月份,国内专利授权量50668件,同比增长21.2%,占全市20.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8614件,同比增长64.9%,占全市44.8%;PCT国际专利申请量5217件,占全市34.4%。二是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与银行共同开发针对中小科技企业的线上金融产品,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其中“微捷贷·深圳孵化e贷”以数据为支撑开发科技金融产品,打破传统金融产品掣肘,首创科技企业信贷“智能化、无纸化、信用化”的“三化”模式。三是开展孵化器监测工作。对辖区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季度调查及监测,截至目前南山区共有备案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单位273家,合计孵化面积达16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9049个,累计毕业企业9440个。其中,国家级备案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占深圳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40%,居全市首位(与宝安并列第一);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59家,占深圳市国家级众创空间53%,居全市第一位。四是举办创新创业活动。持续办好创新南山“创业之星”大赛,对参赛报名、赛道设置、赛事培训、赛后服务进行优化创新,充分发挥创新南山“创业之星”大赛在搭平台、优服务、聚人才、树品牌、汇资源的独特优势;高水平、高规格举办2021未来医疗科技趋势(西丽湖)论坛,200余家企业、机构报名参会,活动得到人民日报、南方日报、中国新闻周刊等大批媒体大力报道;统筹做好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南山展团参展工作,以资深人才、优质成果助力南山引智,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市委书记王伟中等领导亲临南山展区参观指导,充分肯定南山区招才引智成果和创新创业成就。

  (五)推动科普惠民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一是丰富各类科普活动。全年举办活动300余场,40余万人次参与,实现了科普活动的广域覆盖与科普内容的精准推送。二是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将科技创新优势持续转化为科普优势,目前我区共有市科普基地、科普示范点30个,为全市各区第一。三是重视科普品牌建设。擦亮“南山博士论坛”、“晨星杯科幻文学作品大赛”等老品牌,创新活动内容以顺应公众的新需求,其中“南山博士论坛”获评2021年深圳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发挥科普工作在疫情防控、全民素质提升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健康云讲堂”、“与病毒赛跑”、“少年科游荟”、海洋文化科普教育活动等一批优质科普活动新品牌。四是开展科普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普中国”等优质科普资源落地,建设科普信息员队伍,鼓励居民自发传播科学知识,同时持续建设“科普南山”微信公众号,整合辖区科普资源,发布权威科普内容,“科普南山”已成为深圳市科普信息化工作的一张名片。

  二、2022年工作计划

  (一)全力推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加强与科技部、教育部、广东省和市级相关部门的合作联动,尽快推动建立部省市共建科教城工作机制,构建跨层级跨部门的工作协调渠道,抓好市级支持科教城建设文件的任务落实,争取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大改革举措落地,高标准举办西丽湖论坛,进一步提升科教城在“双区”建设中的影响力。加速推进石壁龙园区一期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动校区融合,探索公共基础设施和科研设施的共享机制。加快打通西丽湖国际科技城产学研全过程创新链,积极争取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深圳分中心落户西丽湖。加快建设融合创新中心,汇聚概念验证平台、小试中试平台、加速转化平台,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能转化。

  (二)持续做强重点产业集群。积极争取市级部门支持,推动20+7产业集群规划布局,聚焦前沿技术领域,建设一批新技术应用示范场景,谋划布局高成长性的未来产业。继续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EDA创新中心的作用,聚焦先进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打造小而精的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产业链闭环。

  (三)优化拓展产业空间布局。推动高新区北区产业优化升级,设计建设一批新型产业空间,保障研发、实验、中试、测试等特殊产业空间供给。扎实推进南山科技创新中心、湾区创新大厦、深港科学园等规划建设,完善产业空间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项目遴选、用地供应、产业监管等一系列工作流程。打造南山创新大道,从北到南串联起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留仙洞片区、深圳湾片区等构建“产业总部+转化制造基地”10公里产业带。

  (四)积极创新金融赋能举措。对接天使母基金,探索与社会资本联合设立创新验证基金、中试熟化基金、天使基金等创新链前端基金。支持龙头企业争取与国家自然基金委联合设立“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形成持续稳定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打通科技金融在线平台的数据资源,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模式,提升服务效率。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