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情况公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五公开专栏 > 结果公开 > 落实情况公开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信息提供日期:2021-04-14 15:18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一、2020年工作回顾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一年来,在疫情影响和国内外严峻复杂形势下,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续秉持科学态度、专业精神,在空间供给、规划引领、综合改革、生态保护等方面出实招、求实效,为先行示范区建设精彩开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主动担当,空间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空间是发展之要。始终立足高质量发展大局,一以贯之狠抓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坚持用地用林用海指标跟着项目走,在产业、教育、住房等空间供给结构与规模上把握节奏、持续发力,在实现“项目等空间”到“空间等项目”根本转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项目符合规定”到“规定保障项目”的重大转变。全年整备土地约20平方公里,拆除消化违建2735万平方米,供应各类土地1239公顷,城市更新303公顷,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为做好“六稳”“六保”任务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支撑。一是产业空间保障坚实有力。精准把握产业和创新空间需求,科学统筹生产空间布局,坚持谋在先、干在前,在2019年集中推出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的基础上,去年又谋划启动了“两个百平方公里级”高品质产业空间打造行动;同时创新优质产业空间供给方式,试点“政府供地、企业建设、分割出让、微利出售”的建设模式,大力扶持优质中小企业发展。全年共完成产业用地整备11平方公里,供应产业用地203公顷,完成自由电子激光、国家超级计算机深圳中心等重大科学装置选址工作,有力保障了中国中车、迈瑞生物、小米集团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二是居住用地供给大幅增加。住房是民生幸福之本。为落实“房住不炒、住有宜居”精神,缓解住房供给不足压力,从根子入手、从源头发力,土地出让进一步向住房倾斜,系统性、多手段挖掘居住空间潜力,创新出台加快住房用地供应的暂行规定,将供地渠道由4种拓宽到11种,形成了多主体、多方式、多渠道的居住用地供应模式,全年供应居住用地363公顷,较2019年翻了一番。三是公共配套短板加速补齐。瞄准教育、医疗等突出短板,从规划、标准、空间、实施等全链条上综合施策,优化初中等公共设施规划标准,编制完成高中、高等院校、医疗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以及通信、内涝防治等一批市政规划,推进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规划调整,完成55所高中等一大批公配设施用地选址,高标准组织开展深圳歌剧院等“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建筑设计,推动“城市规划展”顺利开幕。全年共整备民生用地4.7平方公里,供应民生用地564公顷。

  (二)科学谋划,规划牵引作用更加凸显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我局坚持负责担责守责,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突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以前瞻视野、系统思维科学谋划先行示范区的空间蓝图,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努力为城市发展赋能增效。一是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空间规划是战略安排,也是行动纲领。一年来,我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统筹编制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牢牢抓住“高品质”和“调结构”两大核心,将“信息化”和“改革创新”贯穿始终,全面开展城市体检,科学优化空间布局,合理配置资源要素,坚持全域一体规划、区域协同规划、绿色生态规划、智慧科学规划,努力实现空间高水平治理、人民高品质生活、城市高质量发展。目前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获得部、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二是高起点谋划重点片区和战略要道。重点片区是引擎,战略要道是骨架。一年来,我局立足全局谋一域,打造一域促全局,尊重自然本底,识别区域特色,重塑空间格局,催生发展动能,高水准编制完成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坪山高新区、香蜜湖片区、国际会展城、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大鹏西涌片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全市15个重点片区的规划设计,出台《重点区域规划建设设计指引导则》,带动全市各级规划意识持续提升,牵引策动一批产城融合、蓝绿交织、活力开放的城市发展新引擎;同时,我局谋划了一批战略要道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并获得批复,编制完成轨道五期规划和一批近期线路规划,城市辐射力带动力显著增强。三是高标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我们瞄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坚持系统谋划、重点发力,在构建“四梁八柱”的基础上,以重大政策、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为抓手,全面实施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制定印发“十四五”行动方案,成功举办2020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加快组建国家深海科考中心,高水平完成海洋新城、海洋博物馆、红树林博物馆规划设计,积极申报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规划建设现代化渔港群,高效保障机场三跑道等重大项目用海,大力扶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事业蓬勃发展。

  (三)守护家园,城市品质魅力愈发彰显

  守护城市就是守护家园。保持初心,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精品意识,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城市的生态绿脉和历史文脉,加快塑造蓝绿交融的生态空间格局和古今辉映的历史文化风貌,努力让市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是优化塑造生态空间格局。系统梳理、精准识别自然要素本底,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谋划构建“一脊一带十八廊”生态格局,推动实施“山海连城”计划,着力推进森林入城、湿地融城和碧水串城,营造蓝绿为底、大城大绿、大疏大密的城市特色风貌;高质量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加强最核心、最具代表性生态资源保护,一揽子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获得国家林草局高度肯定。二是持续提升生态空间品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保护、系统治理,深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强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规范森林公园规划审批,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持续深化;推动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顺利通过验收,新增两个区级湿地公园,湿地保护水平迈上新台阶;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创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利用模式,编制试点片区都市田园规划,深度挖掘耕地的生态、科技、文化等多元价值,确保耕地数量更多、质量更高、布局更好、生态更优;启动编制2035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制定印发年度实施计划,统筹推进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强化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整体保护修复。三是活化保育城市历史文脉。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老建筑、老街道,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坚守历史文化遗存,制定出台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认定公布第一批26个历史风貌区和两批73个历史建筑名录,以“绣花”功夫推进南头古城等7个有机更新试点,编撰出版深圳市地名志、地名词典和地名图录等系列丛书,努力让城市更具厚度、更富内涵。

  (四)系统推进,综合改革工作开局良好

  综合改革是关键一招、重中之重。勇于担当、先行先试,在近年来深化土地管理制度、强区放权等系列改革基础上,牢牢把握综合改革试点契机,着力推动改革走向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最大限度激发改革综合效能。一是上下联动谋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着眼空间治理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按照国家所需、深圳所能的原则,以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谋划了一批基础性、突破性、牵引性的改革举措,推动纳入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二是务实高效抓实施。实施方案印发后,我局把改革落地作为首要任务,强化组织领导,细化任务分工,密切对接部省,短时间内制定了落地方案,形成了改革“施工图”,跑出了改革“加速度”,整体思路和工作进展得到了部、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陆昊部长明确指出“凡是我国城市发展遇到的问题,能用到的、需要探索的、有合理性的政策,都放在深圳先行先试”,庄少勤副部长也强调“不用等到部里什么都想好了、觉得都稳妥了、审批同意后才实施,只要深圳觉得可以试的就都能试”。三是重点突破见成效。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主动聚焦含金量高、牵引性强、深圳发展急需的改革项目,牢牢把握制度创新核心要求,集中力量攻坚突破,在建设项目用地用林用海审批机制改革等7项改革上率先形成了制度性成果。同时,在全国率先出台城市更新条例,以特区立法形式固化了探索实践成果,依托制度创新破解搬迁难等瓶颈问题,形成了存量用地开发的“深圳方案”。

  (五)立足长远,基础支撑水平日益提升

  夯实基础才能行稳致远。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谋划推进一批事关城市发展大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切实打牢长远发展的根基,努力让城市运行得更稳定、更智慧、更安全。一是夯实自然资源管理底盘。坚持宁要数据的真实性,不要虚假的前后一致性,高质量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试点探索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以龙岗区为试点探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统计与评估核算,产权制度基础逐步夯实。编制出版2020《深圳市地图集》,全面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率先建成全市域覆盖的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基础测绘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倡导成立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深圳山海连城自然教育联盟,为新形势下自然资源保护注入新活力。二是全面打响信息化建设攻坚战。信息化是战略机遇,更是内生需求,没有信息化寸步难行。正视差距、抢抓机遇,召开了全局信息化工作会议,印发实施加快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以实现业务数字化、管理智慧化、服务便民化为目标,向全局发出用3年时间打造全国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信息化标杆的总动员。一年来,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顶层设计框架逐步清晰,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一期)成功试运行,“多规合一”平台功能全方位延展,以信息化思维系统梳理权责清单,一批“秒批”和全流程网办事项上线实施,全局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三是强力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安全是底线。编制实施地质调查方案,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完成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全年发布预警27次,开展治理工程111个,连续十二年零伤亡;牵头做好地面坍塌隐患预防工作,完成3128公里道路里程地质雷达综合检测,发灾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37%;高频率开展“海盾”、“护渔”、“亮剑”等海洋专项执法行动,海洋及渔业管理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全年累计出动十二万余人次开展森林防火巡查,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事故。四是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充分发挥“关键少数”重大作用,全方位提升法治化工作水平,依法开展规划、土地、森林、海洋执法督察,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嵌入执法工作全流程,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认真负责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按期答复率、满意率连续3年100%。

  (六)党建引领,队伍战斗能力持续增强

  党建是一切工作的指挥棒。面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重压力,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政治与业务紧密结合,在抗疫一线和业务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努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是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完善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扎实做好“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全年召开局党组会23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8次,各级党组织开展集中学习600余次,开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主题党日活动128次,党建根基不断夯实。二是筑牢廉政纪律防线。坚持抓早抓小、预防在前,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全面排查机构改革后的廉政风险点,高质量召开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大会,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持续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积极开展以案促改活动。三是在疫情防控中锤炼党性。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担责在前、冲锋在前,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安排部署,用最短时间完成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选址,围绕土地供应、城市更新、地价缴交、渔业管理等出台多项保障举措,推动出台禁食野生动物条例,织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网络,全面加强穿山甲等濒危野生动物监测保护力度,抓牢港澳流动渔民疫情防控,全局累计170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投入防疫,与全市人民携手战疫、共克时艰。

  同时,扶贫、信访、保密、宣传、后勤、财务、工青妇、老干部、请休假等日常工作琐碎繁杂,大家分兵把守、各负其责,充分保障了全局系统的高效运行。各管理局在双重管理体制下,统筹协调好全局工作部署和辖区发展大局,展示了能力、展现了作风,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各事业单位也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主动服务、尽职尽责,积极发挥了行业管理和技术支撑作用。

  二、当前形势和努力方向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运筹帷幄,作出“步入新发展阶段(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大战略论断,向全社会发出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动员令。在这重要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肯定深圳发展成就,明确赋予深圳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深圳城市发展“把脉问诊”,深刻指出经过40年高速发展,深圳城市空间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革,面临城市治理承压明显、发展空间不足等诸多挑战,明确要求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空间治理是城市治理的主阵地。我局作为空间治理主责部门,要勇担新时代历史使命,应对好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就必须立足深圳超大型城市高密度、高强度、高难度的特点和阶段,全面学习、整体领会、系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总纲”,以人民满意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好综合改革关键一招,全方位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重托。

  一是要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二是要学深悟透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精心打造民生幸福标杆;三是要学深悟透总书记关于城市治理的重要论述,遵循规律、统筹兼顾,打造高品质国土空间治理新格局;四是要学深悟透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构建错位互补、分工协作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五是要学深悟透总书记关于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原动力。

  三、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站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市委作出了“三个五年”的战略安排,明确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0年建成引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市委部署了“1+10+10”的具体工作任务。对照这些目标要求,2021年我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和市委六届十八次全会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自然资源管理,系统构建一套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牵引、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以项目实施为中心、以信息化为支撑的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新体系,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2021年,我局要紧紧围绕部、省、市各项工作部署,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突破,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系统谋划实施一批战略战役性改革,勇当全市综合改革主力军;二是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总牵引作用,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是全方位推动国土空间提质增效,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空间保障;四是瞄准“民生七优”目标,打造更具厚度温度的人民城市;

  五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保护利用,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六是全力打好信息化建设攻坚战,全面提高空间治理智慧化水平;七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能力锤炼,为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