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300MB2C92413C/2021-00051 分类:
发布机构: 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成文日期: 2021-04-06
名称: 告别“人在证途” 打造有温度的智慧城市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4-06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告别“人在证途” 打造有温度的智慧城市

发布日期:2021-04-06  浏览次数:-

  “幸好有电子证照,不然就白跑一趟了。”近日,在深圳宝安区新安街道进行生育登记的李女士忘记带实体结婚证,本以为会影响新生儿登记,但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她调出了“电子证照”,顺利办结业务。

  再也不用“人在证途”,这得益于深圳市推出政务服务“免证办”。市民在办理政务服务业务过程中,通过信息共享、数据比对获取的审批信息不再要求提交申请材料,能通过电子证照替代的不再要求提交实体卡证,从而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

  从2020年10月10日起,深圳市推出政务服务“免证办”,首批“免证办”有341项高频电子证照替代实体卡证,包括社保卡、户口簿、身份证在内。这意味着,深圳市民和企业工作人员只需带一部手机,即可办理大部分政务服务业务。

  数据赋能,小改变蕴含大能量

  李女士的经历,不是个案。

  “今天来申请办理新护照,从走进服务中心到办完业务,才用了10分钟。”在出入境窗口办完业务的谭先生,对这次的办事体验十分满意,他补充道:“以往如果忘记带身份证,需要多跑一趟,现在有了电子身份证,省时省力又省钱。”

  除上述结婚证、身份证电子证照外,“i深圳”APP还有公积金、居住证、计划生育证明、敬老优待证、离婚证、失业登记证明、残疾失业人员证、残疾人证、职业资格证书等电子证照可供调用。遇到民警路面执法检查时,司机们出示“i深圳”APP“我的卡包”里的电子驾驶证和行驶证即可应对。

  “生活中,我们用到证件的情况非常多,从行政部门办事到酒店入住、交通出行,都离不开证件。”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办事更轻松?”于是,深圳开始摸索推行电子证照,2018年深圳印发了《深圳市政务电子证照管理暂行办法》,全国首次明确政务电子证照的定义和效力,明确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具有同等效力。

  2019年3月,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提出“优化营商环境,从一张复印件开始”,深圳加快推进电子证照共享应用,陆续印发了《深圳市电子证照共享应用实施方案》《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关于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开展电子证照应用试点有关工作的函》和《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关于推广应用电子证照推进政务服务“免证办”的通知》等制度文件,率先大规模推进电子证照共享工作。

  目前,深圳市电子证照管理系统已纳入598种电子证照目录,其中585种已开通发证服务,6301个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材料已建立和电子证照的关联关系,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实现了电子证照“主动化、智能化”共享应用。

  “免证办”全面推广后,市民到行政服务大厅窗口办事,只需手机登录“i深圳”APP。通过身份验证后向服务窗口出示“一码通”二维码,窗口工作人员予以扫描确认市民授权后即可使用其电子身份凭证或所关联的电子证照所记载的信息,实现业务基本信息自动填写。

  数据,架起了群众和政府部门间的民生桥,拓宽了政务办事的便利高速路。截至2021年3月3日,深圳市本地签发电子证照约6857万次,其中有效电子证照2651万张,累计使用电子证照1402万次,其中政府部门依职能用证653万次,位居全国前列。

  数据连接,筑牢智慧城市“地基”

  免证办,是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深圳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打开“明厨亮灶”监控系统,点开一条预警信息,图文信息可清晰显示某快餐店后厨的实时情况。该中心已接入全市82套系统,汇集各部门100类业务数据、38万多路视频数据,构建了200多项城市生命体征监测一级指标,每天都有超过2000万条数据在这里进行交换共享。

  在国际会展中心,接驳公交正从沙福路方向驶来,通过公交优先控制系统,巴士一路绿灯抵达,10公里路程由原先40分钟缩至15分钟。“一路畅绿”的背后是深圳创新力量,从道路交通的精细化“排兵布阵”,到构建“交通大脑”推动车路协同,助力深圳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跃升,为破解超大城市发展难题做出先行探索。

  智慧城市的建设非一日之功,城市的数字化建设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深圳能够如此快速地“升级”智慧城市,有着足够硬核的底气。

  自2012年起,深圳创造性提出“织网工程”,探索运用数字化手段治理城市,实现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提升服务效能和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

  从“织网工程”开始,深圳开启了数字政府建设,探索智慧城市。2013年,作为全国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中的一员,深圳正式发力智慧城市建设;2017年信息社会指数蝉联全国各大城市首位;2018年提出建成“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要实现“六个一”目标;2019年深圳成立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统筹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2020年8月实现5G网络全市覆盖……

  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深圳城市管理更科学、更精细、更智能。《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中提出,建设全球领先的数字基建,系统谋划数字化、智能化城市规划建设,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支持城市公用设施、建筑、电网、地下管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

  未来,深圳将进一步在新基建建设方面率先探索出“深圳特色”之路,为城市的数据治理铺实“地基”。

  数据驱动,点亮智慧之城

  1997平方公里土地,1300多万常住人口,380多公里轨交线路……深圳这座超大城市犹如一个系统庞杂的有机体,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是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各项成果对促进经济复苏、保障社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加速推动治理向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转型。

  《建议》提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动政务流程全面优化、数字化再造,构建全面网络化、高度信息化、服务一体化的现代政府治理新形态。同时还提到,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广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深圳正在勾勒未来“智慧城市”蓝图。今年1月,深圳印发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描绘出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市民三位一体的数字深圳的美好图景。《意见》提出到2025年,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

  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佳晨表示,深圳已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网上办事平台,且全市95%以上个人事项和70%以上法人事项都进入了“i深圳”。“i深圳”是深圳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目前已汇聚融合全市8230项服务数据,累计注册用户数1391万,为市民提供“千人千面”精准服务,“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用i深圳”的口号叫响鹏城。

  想民所想,解民所需,深圳智慧城市建设正在不断蝶变。通过构建智慧系统,在深圳只需刷刷脸公积金就到账了,不用去排队申请;通过智慧交通,以前车看灯、读秒数通行,现在则实现了灯看车、读车数放行;通过智慧支付,乘坐公交地铁,拿起手机,0.3秒就可完成买票扣费;通过智慧医疗,去医院看病,云影像、5G远程会诊、消毒机器人……深圳正在以“数据”为驱动,全力向智慧之城迈进。

  记者手记

真正的智慧城市是有温度的城市

  什么是智慧城市?简单来说,就是“智能化的城市”。

  对于生活在深圳的普通人,我们感觉智慧城市离日常生活很遥远,但来自智慧城市的每一次蝶变,都给市民带来一次升维体验。

  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深圳城市管理更科学、更精细、更智能,也让深圳在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袭来时,更好地智慧化防疫。

  “深圳人感觉像平常一样,这是防控的最高境界。”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看来,“深圳在病例的追踪、社区的隔离,还有一线发热门诊对疫情的预警等各个方面,都做得非常到位,几乎没有死角。”

  “平常功夫”的背后,是深圳智慧城市发展带来的数字防御实力。疫情暴发之初,深圳率先推出了“深i您—健康码”,创新推出手机“亮码”无接触通行模式,实现了“一码通行”,同时借助大数据织密织牢防控网,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助力。

  智慧城市的能量,不仅体现在特殊时期,更在于日常生活。

  早晨出门上班,打开手机查询实时公交,轻松掌握公交到站时间;走进公司大门,红外线自动测温,安心工作;出门搭乘地铁、公交,无须刷卡,手机一扫轻松进站;需要证明文件,刷脸轻松在家办理……大数据的触角伸向城市的各个角落,围绕市民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发布,其中将“加快数字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作为独立篇章,彰显了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决心。《纲要》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现代的城市面向未来,而非过去:速度和变化成为城市的代名词。”这是,若昂·德让在《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对于城市的描述。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城市的变化速度愈加快,但不变的是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畅想。

  如今,智慧城市已触手可及,只要一部手机,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都能解决,但这并不是智慧化升级转型的全部。推进城市智慧化、数字化转型,需要技术的迭代,更需要为民所想的“温度”。

  今年1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

  鹏城智能体将以“数据”为基础,融合人工智能(AI)、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城市数字底座,建设“数基、数网、数纽、数脑、数体”系列工程,打造数据驱动的、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城市级一体化智能协同体系,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来源: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