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林洁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分组讨论 不断推进深圳政协事业创新发展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3-03-09 12:01 【字体: 视力保护色:

  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主席林洁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分组讨论,分别就政协章程修改、“两高”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和讨论。

  林洁表示,政协章程修改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集中概括政协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对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政协工作,保持政协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完全赞成和拥护。章程修正案通过后,将成为全体政协委员的行动指南,必将有力推动政协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深圳市政协将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全国政协的部署安排,把学习宣传贯彻新章程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新章程为遵循,不断推进深圳政协事业创新发展。

  林洁表示,“两高”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贯穿始终,内容丰富、数据翔实、亮点纷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以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充分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巨大优势。

  林洁建议,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战略部署,支持深圳设立商事法院;建议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在依法护航民生民利上展现更大作为。

转存图片

深港两地代表委员共话优势互补推进科技和产业创新 打造“前研后产”科技产业生态圈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今年工作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跃程度最高,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拥有规模庞大、技术领先、影响力广泛的制造业产业集群。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深圳和香港在科技和产业合作方面有哪些机遇,如何更好发挥各自优势,为国家科技创新和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贡献?在全国两会上,不少来自深港两地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聚焦这个话题,为深港携手务实合作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出谋划策、汇智聚力。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陈倩雯:深港携手推动基础研究和科技产业化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陈倩雯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深化粤港澳合作,高水平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她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和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但在科研质量、人才结构、资源配置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以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对于原始创新的巨大需求。

  对此,她提出要统筹提升粤港澳产学研合作机制,一方面要谋划建设世界一流高校和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基础科研投入力度,支持市场主体创新,重点推进数据科学、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等新兴和前沿领域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强化粤港澳产业合作,明确城市定位和产业政策,形成互补互动的产业链条,立足长远推动产业实现高端转型,加快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此外,她还建议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加快大湾区交通网络建设和基础设施连通,继续优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统筹促进粤港澳人才资源要素流通。

  在谈到深港之间科技和产业合作方面,陈倩雯表示:“深港在科技方面的合作其实已经有很好的基础,双方合办了很多大学和科研机构,下一步就是在高校人才培养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加大合作力度。深圳有各级各类实验室,在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但是深圳在基础研究方面仍需发力,需要和香港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基础研究能力的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金融发展协会主席、安德资本主席魏明德:打造“前研后产”科技产业生态圈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金融发展协会主席、安德资本主席魏明德认为,深圳创新科技行业发展蓬勃,不少内地知名科网巨头和创科公司都在深圳设立公司,更被誉为“中国的硅谷”,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从硬件采购到软件开发有完整产业链。而香港的科研实力也不容忽视,香港有5间大学位列全球前70名,还有16间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6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涉及电子技术、医学以及生物科技等前沿科技领域。多年来,香港与海外建立了庞大联系网络、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有助推动更深层次国际科研合作。

  魏明德建议,要加快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建设,形成一个“前研后产”的科技产业生态圈,以香港作为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前端平台,加上深圳科创产业的生产供应链,可以更好地推进科技创新项目的孵化。

  他还提出,湾区各城市具有很好的互补优势,要充分发挥大湾区拥有的完整创科产业链、国际金融中心融资能力以及巨大市场潜力等优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最终与市场需求对接、转化应用于商业生产。他说,要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将大湾区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来源地。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黄锦辉:在河套吸引优质国际科创要素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黄锦辉提出,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四个重大粤港合作平台之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大有可为。合作区可以同时享有深圳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香港作为国际自由港的双重优势,有助于吸引优质国际科创要素,特别是国际高端科研人才,服务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他认为,要更好地利用这一特殊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其在国家科技战略中的独特作用,建议由中央有关部门统筹,港深两地政府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在合作区 “共同谋划、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分享”,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打造成为“国际科技自由港”。为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由深港两地政府出资组建共同开发主体,实现河套统一规划、开发、营运及管理;第二,合作区发展要以引进企业自主开发为主,吸引大型科技创新企业集聚,打造完整的科技和产业创新生态;第三,完善人才流通政策和有关配套措施,合理设计生活配套,为两地青年人和外来人才发展开拓新的空间,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香港和内地的青年人。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