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市长覃伟中率队调研检查疫情防控有关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坚持外严防输入、内严防反弹、严防再输出,全力以赴、严防死守,科学精准从严从紧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阻断境外疫情输入渠道,全力守护市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市委副书记艾学峰参加调研。
覃伟中首先来到邮政大厦一楼,现场检查入境邮件快件集中消杀工作。他强调,要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全面摸清涉及进口物品生产、运输、加工、使用的企业底数,进一步加强对进口物资、跨境货物、国际邮件快递等检测消杀和拆封使用防控,严防境外疫情通过货运、寄递渠道输入。
在皇岗口岸深港跨境司机接驳点和新大洲酒店服务驿站,覃伟中听取跨境司机全链条防控管理情况。他指出,要进一步强化深港联防联控,抓好口岸防控和高风险岗位人员闭环管理,加强跨境运输“三点一线”防控管理,做好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工作,切实防范疫情输入风险。
在现代牙科器材(深圳)有限公司,覃伟中听取企业境外输入物品疫情防控管理情况。他强调,要进一步压实企业防控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监测监管,引导操作人员规范执行防控指引,切实加强个人防护,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成为抵御病毒的“防火墙”。
在南山区新围村,覃伟中详细了解节后返深重点人员防控及落地核查、核酸检测等情况。他强调,要周密应对人员返程返岗高峰,全力抓好节后返深人员健康管理,督促“两站一场一码头”、社区卡口等重点区域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全面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及时管控健康码异常人员,最大限度消除疫情传播扩散风险。
市领导曾湃、余钢,市政府秘书长高圣元参加相关活动。
深圳出台《境外输入物品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严把“物传人”防控关
深圳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市进口货物总额超过1.6万亿元,然而,大量进口的境外输入物品也可能隐藏着疫情风险点。作为外贸大市,深圳从政府到企业精准发力施策,严格把好“物传人”疫情防控这一关,并出台《境外输入物品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进一步筑牢境外输入物品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
企业进口:“6面消杀”降风险
虎年新春之际,深圳陆续复工复产。但多地“物传人”现象频发,使深圳不少进口企业的压力陡然增大。
“受疫情影响,我们公司深港两地牌司机的‘跨境安’系统作业点被取消,导致一批牙科印模和模型等物料停滞在香港无法入关。”主攻义齿加工的现代牙科器材(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经理朱俊峰告诉记者。
对于已经进口至深圳的货品,该公司进一步提升消杀等级,出台了详细全面的工作指导流程,并在厂区开辟了两块大型场地专做消杀工作,务求保障全流程安全生产。
那么,一件牙模(带包装)将经历怎样的消杀历程?
朱俊峰介绍,货品在进入指定卸货区后,将由专人对运输车辆全方位消毒,然后对装卸货物的外包装箱6面进行喷洒消毒,再运往指定区域静置24小时,静置结束后由专人将货物拖运至消毒房拆包区,由专人拆包并对内包装盒6面进行喷洒消毒,在指定区域静置24小时后,再由专人拆盒,同时对包装袋、牙模进行全面喷洒消毒,静置20分钟后再送往产线进行生产加工。
“疫情对义齿加工行业特别是进口企业而言,压力不可谓不大。我们将继续紧抓消毒防控工作,积极落实各项防疫政策,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朱俊峰说。
政策出台:输入物品全覆盖
在基本隔绝“人传人”的情况下,如何防控来源不明的境外输入物品传染源,是深圳乃至全国疫情防控的重点之一。为筑牢境外输入物品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深圳又一新政日前正式落地。
深圳市商务局副局长池卫国昨天介绍,深圳已正式出台《境外输入物品疫情防控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旨在指导各行各业企业、机构和人员做好境外输入物品疫情防控,推动建立全行业高度自觉,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人、物、环境”同防联防联控机制。
记者梳理发现,《指引》覆盖范围非常广,对我市所有境外输入物品的防控都提出了基本要求,涵盖进口物品、深港跨境运输物品、国际邮件、个人随身携带入境物品、冷链食品水果等,而且针对各专项都有细化的防控方案。
在流程上,《指引》针对境外输入物品在通关、运输、装卸、拆封、贮存、加工、销售等环节,要求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细化落实防控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指引》提出了“双固定”原则,一是经营主体要在相对独立的区域设置固定场所来进行境外输入物品的作业,二是应安排相对固定的人员进行相关物品的装卸、搬运、储放、拆封等工作。
《指引》还提出,经营主体要实施“名单制”管理,要建立装卸、搬运、储放、拆封境外输入物品的人员、长期高频次接触境外输入物品的人员等重点岗位人员清单,全面加强防控操作培训、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
朱俊峰认为,这对进口企业的疫情防控和消杀工作提供了更精准、更明确的方向指引。“我们将根据《指引》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督监管,规范执行防控指引,确保货物进口全流程、全环节防控安全。”
全力保障市民“菜篮子”“米袋子” 深圳国资国企春节坚守民生服务防疫一线
春节期间,深圳市国资系统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领域充当主力军,全力保障“菜篮子”、“米袋子”及水电气供应。记者昨天从市国资委了解到,春节假期,深圳国资国企部分员工暂别了“小家”的温暖,坚守在民生保障、疫情防控一线。
深圳“0131”疫情发生以来,市属国企深投控旗下湾区会展国际酒店、生态国际酒店承担部分密接人员的隔离管理服务,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密接人员集中隔离措施、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助力打好打赢疫情处置硬仗。
在交通出行方面,市属国企巴士集团在切实保障春节期间公交服务的同时,第一时间开展党组织“堡垒行动”和党员“先锋行动”,织密疫情防线、 护航市民出行。巴士集团第三分公司火速成立石岩片区防疫工作组临时党支部,做好管控区内石岩车间的疫情防控、员工后勤保障等,协助社区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截至目前,巴士集团共打造“移动堡垒”车队17个(911台车参与),992名党员坚守在防疫前线。
市属国企深农集团旗下深农厨房畅通供应渠道,加强储备力量,持续提供安全健康的绿色食材配送服务,确保春节期间防疫保供。大年初三,深农厨房响应位于疫情封控区石岩街道的某公司饭堂食材临时配送需求,仅一个半小时就顺利完成货源对接、物流车辆调运、无接触交货等全流程配送。
市属国企深粮控股持续做好应急保障和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好粮源调度保障和产需对接,强化加工、运输、配送等环节衔接,有力保障全市粮食市场供应和安全,守好深圳“米袋子”;深农集团旗下深圳海吉星做好民生供应的“压舱石”,护航“绿色交易”,管好深圳“菜篮子”,1月31日-2月6日,海吉星市场蔬菜来货总量合计15880吨。截至2月6日,园区商户开业数达1009家,蔬菜区主要商户开业率达100%。
市属国企燃气集团针对留深过年市民数量增加的情况,积极做好气源供应保障,落实好管网巡查、第三方工地旁站监护、管道保护,持续加强地下燃气管道安全风险管控;市属国企能源集团广大员工始终坚守在电力、供暖、垃圾处理等一线;市属国企环水集团则全力做好供水排水保障服务。
深港口岸全力保障供港鲜活产品通关
2月7日中午开始,因疫情防控,承担国家指定唯一供港活禽、水生动物出境通关功能的文锦渡口岸区域出现交通堵塞,货柜车从文锦渡口岸区域排队至沿河南路。深圳市口岸办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应对,并联系港方紧急延关3.5小时,全力保障供港鲜活产品通关。
据悉,当天深圳口岸检测一名跨境货车司机核酸阳性,涉疫司机在文锦渡口岸锦上花接驳点有逗留记录。按照疾控工作要求,罗湖区对涉疫接驳点迅速开展消杀、封控、流调。解封前入境车辆无法进入该接驳点,车辆一度拥堵至文锦渡口岸海关入境出口处。
针对货柜车堵车现象,市口岸办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在配合属地接驳点完成封控、消杀的同时,积极协调文锦渡海关疏导管控区域内车辆,优先分流放行前往作业点的供港鲜活车辆。罗湖区交警大队增派铁骑,加大沿河南路至口岸区域的拥堵车辆疏导力度。
截至当晚19时50分,口岸已恢复通关秩序;22时30分,口岸现场供港鲜活产品车辆完成通关。同时,市口岸办接到信息:仍有14辆供港鲜活车辆在返回途中。深圳口岸方面紧急启动了同香港方面的沟通协调机制,延关至所有出境供港鲜活车辆通关完毕。文锦渡口岸原本每天晚间22时闭关,当晚深港双方通力协作,紧急延长了3.5小时的通关时间。深圳海关、边检、口岸管理处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应急措施,在口岸开足现场通道,增派人员上岗加快验放,以保证滞留车辆及时通关。至2月8日凌晨1时零5分,所有报备的供港鲜活车辆通关完毕,口岸现场无滞留车辆后才闭关,确保鲜活农产品当晚抵港。
据悉,经文锦渡口岸供港蔬菜、活畜禽占香港市场80%以上。目前从深圳出口的供港鲜活车辆平均每天超过300辆次。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口岸始终保持“开门防疫”,在维护疫情防控大局的同时,保障香港物资供应稳定,“供港生命线”从未中断。深圳口岸将在继续严密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确保守护供港“菜篮子”安全,保障香港鲜活产品供应链稳定。
交警部门:建议车驾管业务优先选择线上办
记者从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获悉,目前需要前往深圳市车管所、驾考考场、车管分所、服务站、社会化机构现场办理车驾管业务的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交警部门建议,有业务办理需求的车主、驾驶人优先选择“交管12123”“星级用户”、自助服务终端等渠道,通过“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邮寄办”等非接触方式办理业务。确需到现场办理的,请提前进行网上预约,配合做好人流管控,并合理安排出行计划,减少在办事大厅滞留时间。交警部门将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动态调整防控措施并及时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