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访谈

您现在的位置 互动交流 > 区政府、部门访谈

《深圳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在线访谈

图片资料
嘉宾:市减灾办副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杨金山,市应急管理局防灾减灾处副处长温浴平
嘉宾:市减灾办副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杨金山,市应急管理局防灾减灾处副处长温浴平
在线访谈活动现场
在线访谈活动现场
主题 《深圳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在线访谈
时间 2022年1月12日(星期三)15:00—16:00
嘉宾 市减灾办副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杨金山,市应急管理局防灾减灾处副处长温浴平
主办单位 市应急管理局
实录内容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大家参与我局在线访谈活动。2021年11月,市减灾委印发了《深圳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简称《预案》),目前已开始实施。今天我们就网友关注的一些问题,请到了参与预案修订工作的市减灾办副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杨金山同志,市应急管理局防灾减灾处副处长温浴平同志,来为我们就该《预案》进行解读。首先,请金山局长介绍一下《预案》修订的背景。

  【杨金山】:大家下午好,下面由我简要介绍一下《深圳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修订的背景。深圳位于热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区,具有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是各种自然灾害多发区域之一。常见自然灾害类型有洪涝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和生物灾害等。台风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内涝等灾害多发。全市暴雨年平均约50起(受灾约7.2起),雷电年平均约18555起(受灾约6.5起),台风年平均约3.7起(受灾约2.7起)。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全球变暖持续影响,我市自然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多发性、易发性、突发性、危害性和不可预测性进一步加大,多灾叠加影响越来越复杂,自然灾害防御形势严峻。深圳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灾害救助与应急救援一体化衔接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结合我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实际,市应急管理局组织修订了《深圳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主持人】:谢谢金山局长的介绍。下面我们看一下网友的提问。

  【网友提问】:此次《预案》修订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杨金山】:一是进一步提高灾害救助与应急救援一体化衔接水平。明确各级响应的启动程序,进一步细化完善各部门、各层级、各阶段的应急响应措施和各有关部门的分工配合,重点强化灾害救助全过程各项措施;增加“深圳市自然灾害救助各级响应工作流程图”,针对每个响应级别,分别给出应急响应工作流程图。二是结合机构改革部门职能调整,调整部门分工职责。由于机构改革部门职能调整,承担市减灾委办公室职能的部门由市民政局调整为市应急管理局,市减灾委有关成员单位在救灾方面的职责发生了变化,组织指挥体系的职责分工需要作相应调整,确保救灾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开展。三是明确《预案》的定位和主要任务,细化救助措施,健全救助机制。强化《预案》与《深圳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地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各灾种专项应急预案的协同衔接,加强与各灾种专项应急预案衔接,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主持人】:新修订的预案在科学性、实操性等方面的亮点确实非常突出。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

  【网友提问】:请问,预案增设了一章“灾害救助准备”,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主持人】:我们请金山局长给网友朋友解答。

  【杨金山】:将《预案(2016年版)》中“预警报告”调整为“灾害救助准备”,成为灾害防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予以明确,包括监测预警和需要提前采取的救助准备措施两部分内容,明确自然灾害预警预报部门,细化灾害预警信息,增加当可能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基本生活、需要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时,视情况采取救助准备措施等相关内容。

  做好“灾害救助准备”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考虑自然灾害和灾害风险的潜在影响,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是城市安全发展的内在要求。

  【主持人】:我们看下一个问题。

  【网友提问】:在灾害救助过程中,信息报送和发布是市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这次修订在这方面做了什么调整?

  【主持人】:请温浴平副处长给网友朋友解答。

  【温浴平】:《预案》进一步强调了信息传递为灾害救助的重要环节之一。明确了发生自然灾害、灾情稳定前和灾情稳定后,各有关单位的灾情信息收集、审核、汇总、分析、上报及部门间共享工作的时限、内容和报告对象。比如:发生自然灾害,区应急管理局要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将本行政区域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向区委区政府和市应急管理局报告。对于较大级及以上的灾害事故,灾情稳定前,全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执行灾情24小时零报告制度。

  《预案》进一步了细化信息发布形式,强调要主动通过深圳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深圳应急一键通”、政务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客户端和手机短信等发布信息,以确保灾情信息在短时间内覆盖受灾区域内全体居民。

  【主持人】:我们看下一个问题。

  【网友提问】:预案的应急响应启动条件,也是各涉灾部门非常关心的问题,这次在响应启动条件这方面有什么调整?

  【温浴平】:我们根据新时代自然灾害形势和救灾工作任务,结合各灾种专项应急预案设置,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调整优化《预案》的应急响应启动条件相关内容。

  一是在《预案(2016年版)》Ⅳ级、Ⅲ级、Ⅱ级、Ⅰ级四个响应等级基础上,增加“关注级”“预备级”两个准备响应阶段,完善相关的条件和措施。

  二是参考《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广东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20年修订稿)》,参照广州、上海、杭州等城市自然灾害救助预案,结合深圳市历史灾害中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情况,降低Ⅳ级、Ⅲ级、Ⅱ级、Ⅰ级四个响应等级的“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数”启动条件,即在《预案(2016年版)》的基础上均降低了约50%。

  三是根据深圳市近年来旱情影响范围及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预案》Ⅳ级、Ⅲ级、Ⅱ级、Ⅰ级四个响应等级新增“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响应启动条件。

  四是为加强与各灾种专项应急预案的衔接,避免响应冲突,《预案》Ⅳ级、Ⅲ级、Ⅱ级、Ⅰ级四个响应等级增加“灾害造成群众生产生活资料遭受损失、引起社会关注”的兜底条件为响应启动条件,提高《预案》的协同性。

  【主持人】:我们来看网友的最后一个问题。

  【网友提问】: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顾名思义,主要是针对政府部门的,那市民群众要怎样参与?

  【温浴平】:首先非常感谢,网友对灾害救助相关工作的关注。虽然灾害救助政府部门牵头组织,但是与市民朋友息息相关。一方面,自然灾害救助的对象正是我们市民群众,了解政府部门的工作方式可以更好配合救助行动,提高救助水平。另一方面,市民群众也可以参与到灾害救助工作中来。一是市民群众可以参加社会志愿者队伍。一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积极支持、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鼓励、引导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可以申请成为社区灾害信息员,积极提供社区及社区附近灾害风险隐患情况。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建立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明确各级灾害信息员配置,每个社区至少设立1名灾害信息员,多灾易灾和灾害高风险地区可适量增配。三是加强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市民群众可以参考《深圳市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储备灭火器、手电筒、常用药品等应急物品,推广家庭应急包,提升家庭应急准备水平。

触碰右侧展开